中山大學孫中山時代展 「武昌起義剪辮布告」曝光

王淑芬 |2022.10.11
1198觀看次
字級
《發揚道統:孫中山時代展》即日起在中山大學展出孫中山的大字墨跡及1911辛亥年「武昌起義剪辮布告」等。圖/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發揚道統:孫中山時代展》在中山大學展出距今超過百年、清末民初時期的珍貴史料共40件,有孫中山的大字墨跡,首度在台灣展出的1911辛亥年「武昌起義剪辮布告」,另有學者論壇等。

中山大學與教育部標竿計畫「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清華大學及國父紀念館於中山大學圖書館聯合舉辦《發揚道統:孫中山時代展》即日起在中山大學的圖資大樓3樓藝文展覽室展出,史料相當珍貴,歡迎觀展。

中山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發揚道統:孫中山時代展》由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莫加南與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楊儒賓共同導覽。莫加南表示,展覽以孫文的國際性、中華性與本土性為主軸,3個面向引領觀展者思考孫中山生平及其革命歷史,還有辛亥革命背後的「道統」思想傳承。

展覽內容包括晚清民初的書法、照片、報紙、藝術品等珍稀文物,孫中山本人、辛亥革命與台灣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相關檔案,孫中山墨寶「壽字中堂」、頭山滿書寫的「草書橫幅」、「洗心方斗」、余漢謀「致蔣介石、孔祥熙、孫科、居正、于右任等人秘電」、「武昌起義─鄂軍都督府剪髮辮布告」,以及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等相關照片等珍貴史料。

楊儒賓還提供私人收藏「起義後各地都督府聯絡電報」,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至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期間流傳的原件,首次公開展現,非常珍稀。

莫加南提到,特展展現孫中山暨其時代內涵與歷史意義,可思考孫中山在想像、孕育中華民國時所展現的價值體系和文化理念及其對於民族的深刻關懷,並一同探索中華民國的現代轉型如何誕生。

圖  /  中山大學提供

主題論壇「中華民國作為共業?─民國與台灣國際論壇」由莫加南主持,邀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萬毓澤、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智明等人對談。

此外,「跨文化漢學之島: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標竿計畫主持人莫加南策畫3場「重新思考民國革命的理念與再生:國際系列論壇」,邀請國際學者進行系列講座討論。

《發揚道統:孫中山時代展》於中山大學圖資大樓展至112年1月6日,開放時間為周一到周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