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政治新人 獲41%選票 終結紅黨61年政權 選前表示加強巴中經貿 恐與我斷交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在南美洲友邦巴拉圭,二十日舉行總統與國會大選,巴拉圭前主教魯戈(Fernando Lugo)獲得勝利,結束紅黨執掌了六十一年的政權。根據統計,魯戈贏得百分之四十一的選票,執政黨候選人歐維拉獲得百分之三十一的支持,前軍事將領奧維多則獲得二成二的選票。
有「窮人主教」稱號的魯戈,雖然因決定投入政壇而被摘除主教的頭銜,不過,選民還是把他視為翻身的希望,希望他能改善該國高達百分之十三的失業率。
魯戈這次參選,凝聚了巴拉圭窮苦農民、原住民及左派工會份子,組成「改革愛國聯盟」。政治觀察家指出,魯戈雖是政治新人,但是他提出的土地改革、重新與鄰國巴西談判能源協議等政見,深受選民支持。
執政黨貪腐失民心
魯戈這次勝選的原因除了個人魅力因素外,也與紅黨自身的貪腐和分裂有關。紅黨從四○年代開始在巴拉圭執政,但長期執政並沒有給巴拉圭帶來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尤其近幾年,巴拉圭經濟增長緩慢,淪為南美地區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貧困人口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此外,紅黨政府貪腐醜聞不斷,嚴重影響形象,對現實不滿的巴拉圭人民思變,希望通過政黨輪替實現變革。
其次,紅黨內部的分裂,削弱了其整體實力。去年十二月紅黨進行總統候選人初選時,內部分裂浮上台面。當時的教育部長奧韋拉爾以些微優勢戰勝前副總統卡斯蒂尼。但整個選舉過程充滿爭議,卡斯蒂尼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因此在今年四月大選中,卡斯蒂尼拒絕支援奧韋拉爾,從而影響了他在紅黨支援者中的得票率。
變革旗幟選民支持
在此次總統選舉中,在野總統候選人魯戈打出變革的旗號,得到相當多選民的支援。魯戈的良好形象和個人魅力,成了選戰獲勝的一大法寶。另外,長期在貧困地區擔任宗教職務的魯戈,深諳民間疾苦,提出的政治綱領也得到中下層民眾的廣泛支援。雖然盧戈缺乏從政經驗,但他因此而免受貪污腐敗等醜聞拖累。他奉行溫和的中間路線,盡可能吸納各方力量,最終憑藉個人魅力,將一盤散沙的反對派團結起來,並成為反對派的領軍人物。
缺乏經驗挑戰仍多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魯戈雖然贏了選舉,但他上台後仍將面臨多方挑戰和考驗。首先,反對派聯盟雖已獲勝,但它屬於鬆散的政治聯盟,和紅黨相比,缺乏統一嚴密的組織,內部利益關係和矛盾需要協調
;其次,執政多年的紅黨淪為在野黨後於心有不甘,會利用各種機會給新政府製造難題,缺乏從政經驗的魯戈如何應對是個未知數。此外,魯戈提出的競選綱領要實施起來並不容易。例如他提出進行農業改革,希望讓無地農民擁有土地,同時又不損害現有土地主人的私有財產權,兩者如何協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最後值得台灣注意的是,被認為有左派色彩的魯戈,選前就表示會加強和中國的經貿關係,先前已有傳言指出,魯戈若當選總統,可能會和台灣斷交。雖然魯戈在選前記者會上態度保留,但巴拉圭總統大選後,台巴關係是否生變,值得觀察。
《魯戈小檔案》
魯戈(上圖,路透)一九四九年五月三十日出生於聖佩德羅鎮。中學畢業後,魯戈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此後進入亞松森天主教聖母大學,攻讀宗教專業。畢業後,他成為牧師,並前往厄瓜多等地傳教。<br><br>一九九四年,魯戈成為巴拉圭最貧窮地區聖佩德羅的大主教,他在傳教過程中倡導社會公平,維護窮人利益,因此深得中下層民眾的擁護。二○○六年,魯戈辭去宗教職務,投身政治。同年三月,他在首都亞松森組織反政府示威遊行,得到民眾的積極響應,一舉成為巴拉圭政治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