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校成創生基地 與社區共榮

 |2022.10.10
749觀看次
字級
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透過竹編、藍染,來活絡社區。 圖/樟湖生態國中小提供
宜蘭縣岳明國小「孩有夢市集」的課程,讓學童藉由販賣作品,展現才藝、創意,並提升信心。 圖/取自「孩有夢市集」臉書

【本報台北訊】國民中小學結合社區永續發展計畫邁入第三年,全國十五所偏鄉學校與在地社區協力,打造偏鄉創新教育模式。有學校藉由食藝課程、茶師培訓等,讓學生以實作建立自我認同與價值感;也有學校讓學生深入社區田野,讓校園成社區創生基地。

研發咖啡渣蚊香

帶動社區發展

雲林縣樟湖生態國中小校長陳清圳分享,學校從社區勞動著手,讓學生去社區做田野、做社區報,並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做工作坊,透過竹編、藍染等技術,來活絡社區;校方並推廣深度旅遊,每個月也會到社區送物資給弱勢,還有咖啡節、茶會等,也去採購植栽,讓學生跟社區種植,這幾年學生也藉由專題報告,研發咖啡渣蚊香、咖啡果皮茶等,以此號召青年回鄉,延續產業生機。

位處新竹縣峨眉鄉的峨眉國中,當地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產業,該校透過食藝課程、職業創客供需課程、茶師培訓等,讓學生實際參與實作來發揮創作力,並積極與當地大隘三鄉(寶山、北埔、峨嵋)的學校交流與分享課程,建立學生自我認同與價值感,藉由安排社區成為學習場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宜蘭縣岳明國小開發「寄居蟹找新家」校本課程,以繪本引起學習動機,並藉由田野調查及文學創作,引導學生參與環保議題;另外也在「海味便當」與「孩有夢市集」中,規畫各年級系列課程,讓教師、社區達人及永續廚師,帶領學童深度了解在地環境、歷史興衰與產業運作,讓學生認識當地食材、設計季節菜單、親自處理與烹調食材,最後製成便當送餐到社區,陪伴社區長輩共餐,將偏鄉弱勢轉化為特色及未來發展的可能。

少專職互動窗口

產業基礎不保

教育部一○八學年度推動「國民中小學結合社區永續發展計畫」,將永續發展融入學校課程,連結在地社區攜手創生,今年共十五所偏遠學校獲補助,每年每校最高補助五十萬,另補助一名專職行政人力,負責所有業務;不過,該計畫將於一一一學年結束。學校坦言,偏鄉一校一社區,少一名專職人力,等於滅了社區與學校互動窗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產業基礎將岌岌可危,相當可惜。

宜蘭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說,這項計畫讓學校跟社區變得很緊密,該計畫走入歷史後,還是會持續發展,業務將移轉到教務處、學務處上。

屏東長榮百合國小校長陳世聰表示,延續課程應該沒問題,但專業人力過去協助在地文化保存、產業發展,甚至是田野實作、入班協作,如果這角色轉移給學校教師,因人力有限,無法有能量可以連結這麼深。

教育部表示,為簡化行政作業、有效整合資源與經費,自一一二學年度,申請該計畫的十二所偏遠地區學校,將納入至「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活化教學與多元學習計畫」;但有國小校長認為,活化教學僅止於「課室內」活動,與社區永續發展核心理念不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