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個性含蓄保守,對自己心愛的人說不出關心的話,總覺得說些關懷的話是件彆扭的事。
所以只要有大小節日,大家總是不放過這些可以正大光明地表達愛意,又不會被說成「肉麻當有趣」的好時機。
但曾經有多位為人子女跟我訴苦:「本想送個禮讓父母高興,沒想到卻換來一頓罵。」
很多子女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明明要高高興興地過節,全家準備禮物並訂好餐廳準備犒賞父母的辛勞,但看不到父母歡欣的臉色,反而是一陣數落:「晤採錢。」
也有一些年輕男士跟我反應,「送不送禮都讓我很為難。不送的話,女友(老婆)說我不愛她;送了,又被說是浪費錢,討到一頓衛生眼。」
相信「浪費錢」絕不是這些受禮者真正的意思,相反地,受禮者其實內心是非常感動,只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表達心中的謝意,所以故意用「衛生眼」遮掩心中的羞怯,只是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反應會帶給送禮者多大的打擊。
一份禮,往往使送禮者絞盡腦汁才能想出送什麼才好,好不容易想出來了,又得花精力尋找理想中的禮物。
禮物不單只是份「禮品」,這其中還包含送禮者的體貼與無限的關心。所以請記住,下次收到禮物時,請用一顆感動的心收下它吧!
如果這份禮真是所費不貲,那麼在謝過之後,再以婉轉的方式告訴對方說:「我好喜歡你送的禮物,但是,我捨不得讓你花這麼多錢。記得下一次買個簡單一點的就好了。」
相信這樣的回答,一定會讓對方既能瞭解你的意思,也能感覺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