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表揚模範老人 91歲長者家族3代守燈塔傳佳話

 |2022.10.05
863觀看次
字級
金門縣111年重陽節模範老人表揚活動4日在金湖飯店舉行,縣長楊鎮浯(左5)出席頒獎,91歲曾在燈塔服務近40年的周振德(右5)等14人接受表揚。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本報金門訊】金門縣111年度重陽節模範老人表揚活動今天在金湖飯店舉行,由縣長楊鎮浯頒獎表彰14名長輩,其中,91歲曾在燈塔服務近40年的周振德,一家3代5人都是燈塔人,傳為佳話。

1931年在金門縣金湖鎮溪邊村出生的周振德,父親周味是福建安溪人,早在1949年以前就擔任燈塔守,在烏坵、東椗、北椗等燈塔之間來來去去,周家自此在金門落地生根。

周振德表示,兒時經常跟著父親出入北碇島,對燈塔感情深厚。周味過世後,長子周再明繼承衣缽,也曾看守東引和北椗等燈塔;周再明因健康因素退休後,周振德經人介紹,在1960年接續父兄腳步,進入燈塔界,在東椗和北椗燈塔服務。

周振德於1996年自北椗燈塔代理主任退休,他的3個兒子因在不同領域各有成就,並未接棒;不過,周再明的長子周慶明也成了燈塔家族成員,守過東椗和北椗燈塔,現已退休。周振德的小弟周信道兒子周聖恩日後也成了燈塔人,現看守彭佳嶼燈塔。

依「金門縣志」,北碇島是全縣極東點, 距金門本島金湖鎮復國墩漁港約4200公尺,面積0.08平方公里;島上燈塔建於1882年,功能為指引自北駛入廈門船隻,並銜接華南沿海與台灣海峽的連鎖燈鏈,與東碇島上的東椗燈塔合稱「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台灣海峽航道管理歷史。

周振德回憶,早期島上全靠海軍小艇隊一個月4次運補,後來軍方委託民間漁船2到3天運補1次,生活和交通狀況才稍有改善。他說,燈塔守的工作就是要保持燈塔發光,定期維修保養;閒暇時到海邊撿紫菜;雖然遠離家人,但日子還算自在。

金門縣111年重陽節模範老人表揚活動4日在金湖飯店舉行,91歲曾在燈塔服務近40年的周振德(左)4日接受表揚,金湖鎮長陳文顧(右)到場祝賀。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父親看守燈塔40多年,周振德也與燈塔相伴無數青春。周振德說,燈塔等於是周家的衣食父母,對燈塔,周家心存感恩,尤其對他而言,不只指引迷航的船隻,也帶給他光明的人生。

周家祖孫3代5人、一世紀的燈塔情,更在鄰里和燈塔界傳為佳話。

除了周振德,今年度獲模範老人的長者還有金湖鎮蔡金城、謝金練;金沙鎮黃鴻而、蔡維添;金寧鄉楊國和、翁王華、楊忠石;烈嶼鄉洪水件、羅馬牌;金城鎮蔡世吉、許占儼、盧有倫和洪榮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