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維賢
唐朝的韓愈,是古文八大家之首,在〈師說〉一文中明白指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此外,國文老師更須注重文字形、音、義的教學,不容許有誤,所以字典是必備的工具書之一,在二○二二的現在,萬能的手機,就要隨伺在側囉!
有些人對文字的形、音、義比較不講究,或一時不察而鬧出笑話。例如:宋代有「錯把馮京當馬涼」的糊塗考官;現今把《水滸傳》,念成《水許傳》的,也大有人在。
前些天,我的學生烘焙了一盤糕點,拍下來line給我說:請您「視」吃,諧音字用得極生動貼切。
最捧腹的,莫過於清代一批文人集體創作的《笑林廣記》,有篇文章寫到,某個讀別字的教書先生,居然嚇走竊賊的故事,令人忍俊不禁!
「庸師慣讀別字。一夜,與徒講論前後〈赤壁賦〉,竟念『賦』字為『賊』字。適有偷兒潛伺窗外,師乃朗誦曰:『這前面赤壁賊呀!』。賊大驚,因思前面既覺,不若往房後穿逾而入。時已夜深,師往後房就寢。既上床,復與徒論〈後赤壁賦〉,亦如前讀。偷兒在外嘆息曰:『我前後行藏,悉被此人識破,人家請了這樣先生,看家狗都不消養得了!』」
意思是說:有個平庸的教書先生,一天晚上,與徒兒講述前後〈赤壁賦〉,竟念「賦」字為「賊」字。正好有個偷兒潛藏在窗外,教書先生大聲朗誦說:「這前面赤壁賊呀!」偷兒非常驚慌,心想,我在前房既然被發覺,不如往後門穿越進入。這時候夜已深了,先生講完〈前赤壁賦〉,就到後面房間就寢。上床了,還在跟徒兒談論〈後赤壁賦〉,跟先前一樣,把「賦」讀成「賊」。偷兒在外面聽到,嘆息說:「我前後的形跡都被此人識破,這戶人家請了這樣的教書先生,連看家狗都不需要養了!」
一般人都認為古文教忠教孝,嚴肅又呆板,殊不知《笑林廣記》中編寫的全是逸趣橫生的故事,幽默到讓人拍案叫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