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自爆發新冠病毒疫情以來,全台重複感染人數破3萬,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累積3萬110人通報為重複感染,其中透過醫師研判2次發病在30天內者有635例。新冠病毒BA.5本土疫情正處高峰,確診人數居高不下,為此,指揮中心再度放寬重複感染定義,如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滿14天,再次驗出陽性且出現症狀惡化,即為重複確診。
重複感染個案 獲得妥善處置
原先重複感染判定標準為距上次確診3個月後,無論有無症狀只要PCR採檢陽性(Ct值小於30)或快篩陽性;或是發病日距離上次確診1~3個月內,出現症狀惡化,例如發燒、或是慢性症狀等,PCR採檢陽性且需Ct值小於27或快篩陽性,經醫師視訊看診評估,即可視為重複感染。
根據統計,國內共有635例個案不到30天就再度感染,約占2.1%,羅一鈞表示,雖是極少數案例,但為讓重複感染個案獲得妥善處置,因此放寬條件,下修至距發病14天到1個月再度確診個案,也能通報。
根據新版指引,距前一次發病日或採檢日14天起至3個月內者,慢性症狀惡化或出現發燒、新呼吸道症狀,加上PCR檢驗陽性(Ct值小於27)或快篩陽性,經臨床醫師診斷為重複感染者,即可通報並啟動相關治療和防疫措施。
至於相隔3個月以上,取消Ct值小於30的條件,只要PCR檢驗陽性或快篩陽性者,即可視為新感染個案,並啟動相關治療和防疫措施。羅一鈞表示,若經醫師綜合評估有無疑似症狀、接觸史、旅遊史等,研判非屬新感染個案,則排除確診。
專家預估,秋冬將出現一波流感疫情,但如何區別流感和新冠病毒?羅一鈞表示,兩者症狀很接近,如為雙重感染,在輕症表現上較明顯,包括,鼻塞、咳嗽、發燒、頭痛和肌肉痠痛。至於住院、住加護病房或死亡比例,雙重感染個案跟單獨感染新冠個案,在統計上無明顯差異。
疫情高原期 估持續2~3周
昨新增3萬3377例新冠病毒本土個案,與上周一相較,增加17%,連續8天高於前一周同期,顯示疫情仍在高原期起伏階段。外界預估這波疫情高原期將持續2~3周,指揮官王必勝說,不排除此可能性,因民眾防疫作為逐漸鬆懈,提醒盡速接種疫苗,確實遵守防疫相關指引,以免確診狀況變得更嚴重。
羅一鈞表示,上周社區採驗93例社區確診患者,進行基因定序,其中74例為感染BA.5變異株,占比約8成,另有19例為BA.2,僅剩兩成,被BA.5取代的趨勢確定。BA.5變異株已成為絕對多數的情形,分布為北部44例、中部18例、南部23例、東部8例;成人67例、兒少7例。此外,上周中重症個案中,7成5感染BA.5病毒株 ,其中並無青少年和兒童等特殊個案。
昨另新增54例境外移入個案、74例中重症個案、38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統計,上周病例總數較前一周上升6.6%,疫情仍持續上升,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因假日效應,病例數較前一天(周日)少,但和上周相比,呈現上升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