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你相信嗎,家裡冰箱中經常存放奶油和白葡萄酒,又愛吃無花果小餅乾的人,最可能投票給喜萊莉‧柯林頓。喜歡橄欖油、早餐吃乾穀片和拿鐵咖啡的人,可能支持歐巴瑪。
總統參選人的政治顧問除了分析選區和民調,也密切注意消費者行為與飲食習慣,以預測選民的投票意向。
他們根據各種因素把選民劃分成小群體,從年齡和收入開始,再加入各種消費者資訊。一旦發現性向類似的小群體,競選組織就可以針對可能的支持對象擬定宣傳作業,避免效果不佳的一體適用競選文宣。
性別、宗教和其他基本個人資料是最有價值的預測投票意向材料,飲食、旅行和嗜好之類的資料則屬於第二級。例如,專家知道訂購很多美食烹飪雜誌的人,比較可能偏向民主黨,至少比較接受革新理想。
一些政治老手警告說,競選組織必須慎用消費者資料,以免解釋錯誤造成反效果。此外,選民的飲食習慣界限愈來愈模糊,共和黨人未必都愛吃紅肉、喝威士忌,民主黨人也不是都會帶著拿鐵咖啡逛農夫市場。
飲食界一些人士早就是這方面的高手。紐奧良一家餐館老闆說,共和黨人比較講究傳統食物,經常點她的煎鱒魚配檸檬奶油醬汁;民主黨人偏愛家常菜色,像是燻肉磨菇蒜茸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