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華經濟研究院表示,第一季國內民生必需品價格的平均漲幅達百分之七點五,創近二十八年同期新高;不過,物價上漲壓力還未看到解除訊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這種糧食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全球消費者至少還要忍受十年。
中經院表示,主計處三月查價逾四百個項目中,國內有高達七成五的項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消費者物價構成項目的七大類指數中以食物類漲幅最大,今年第一季的年增率高達百分之八點六。
中經院指出,食物類指數漲幅高主因是國際穀物行情居高;目前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黃豆等油籽價格,從二○○五年初以來已上漲二、三倍。
總計今年第一季國內民生必需品價格的平均漲幅,已高達百分之七點五,刷新近二十八年同期新高紀錄。
國際農工原物料漲勢還看不到盡頭,雖然近來部分產品漲勢走緩,例如小麥、黃豆等穀物和可可豆等,在三月跌幅都達百分之三十,但目前投資專家對這波農產品行情是否泡沫化看法分歧。
據FAO表示,全球消費者至少還要忍受十年小麥價格居高不下的夢靨;根據FAO四月中發布報告,至三月底,全球小麥和大米的價格已是一年前的兩倍,玉米價格也增加三分之一,糧食進口費用將再進一步上漲,目前世界三十七個國家正面臨著糧食危機。
雖然今年全球穀物產量預期將增長百分之二點六,但FAO認為以目前的市場情況,增產很難使糧食價格出現回落,因為需求增長和過度投機行為則是導致糧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FAO預計,今年世界小麥年底庫存量將降至一點四七億噸,這一大幅下滑使界小麥庫存量降至一九八三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物價波動警訊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