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盛行網購,產生的大量廢棄包材造成環境負擔,為從源頭減量,環保署昨預告《網際網路購物包裝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修法草案,網路零售業出貨給消費者時,須符合包裝材料及方式規範,不得再使用PVC、並使用再生材料等,大型業者包材減重率、循環包裝使用率更要達一定目標,預計明年7月1日實施。
環保署2019年訂定網購包裝減量指引,邀請業者減用包材及使用循環箱袋,經過2年多試辦,認為可進一步法制化,因而提出此次修法。
此外,為達到更長遠的2030年減量目標,環保署擬訂定「網購包裝減量指引2.0」,希望協助業者採取更多減量措施,包材減重率目標降到2019年的5成,預計每件包材平均重量為0.161公斤。
台灣網路零售銷售額逐年攀升,經濟部統計,從2017年的2283億元成長至2021年的4303億元,換算下來,約使用2.2億個網購包裝,產生約5萬公噸的包裝廢棄物。
大量塑膠包材廢棄物,造成生態環境嚴重影響與汙染問題。環保署表示,台灣網購的紙類包裝材,推估全年耗能1.3萬公噸油當量,並使用16萬至38萬公噸的水資源,整體網購包裝碳排量高達7萬80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環團多表示樂見其成,但循環箱袋使用率的起始年目標為2024年達到2%偏低,至少應拉高到10%,促使業者認真推動,環保署也應協助建立循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