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語言表達有困難,但是李尚軒對數字及音感,卻有過人的記憶。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專題報導】對事物沒有理解與思考、語言表達也有困難,但是三十四歲「自閉人」李尚軒對數字及音感,卻有過人的記憶能力,彈奏出一首首流暢的音樂,也多次獲得身障者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在音樂舞台上綻放光芒。
就像電影《雨人》患有自閉症的雷曼一樣,李尚軒也缺乏語言溝通能力,但他有超強的數字記憶能力,不管是手機、市話還是住址等,都能倒背如流,令人驚訝。
媽媽帶他
四處征戰鋼琴競賽
李尚軒兩歲半前沒有言語能力,親友形容他是「大雞慢啼」的孩子,不過後來被診斷出是「自閉症」,四歲時開始接受早療;自閉症是先天性腦部受損引發的發展障礙。他的母親詹春霞表示,尚軒是在出生後第六天,因蠶豆症發病,黃膽指數飆高而兩次換血,病變導致無法正常言語。
「生出不健康」的孩子,讓詹春霞難過自責,面對親友指指點點也常暗自落淚,尤其在孩子與同儕衝突時,因為李尚軒的語言永遠都是「是」、「好」、「對」等簡單詞彙,即使犯錯的不是他,也會因為不經意的一句「對」,成為被責難的一方。
詹春霞表示,李尚軒上學開始識字、增加表達字串的學習,但是他無法理解,也沒有思考能力,不精準的表達,常常情感、語彙錯置,令人摸不著頭緒。
儘管沒有正確的表達能力,但李尚軒在幼兒園時,對音樂產生興趣,在五歲那年,詹春霞帶著李尚軒上鋼琴課,發現他擁有絕對音感,一首曲子練習三、五次就能熟記彈奏,讓大家看見自閉症孩子的特異性,而他對音樂的超強記憶,終於讓詹春霞看到辛苦付出的成果。
三十年來,音樂、鋼琴幾與李尚軒畫上等號,詹春霞帶著他征戰大小音樂比賽,也取得街頭藝人證照,從事街頭表演;音樂既是治療,也是李尚軒和社會接觸的管道。
屢屢獲獎
卻不懂什麼是比賽
在各界的肯定推薦下,李尚軒二○○五年,受邀參加第一屆國際帕洛林匹克鋼琴獨奏大賽,獲得藝術賞與獎勵賞;二○○九年第二屆在溫哥華獲得藝術賞;二○一三年第三屆,在維也納自選曲獲得第一名;二○一八年第四屆在美國紐約,榮獲二金一銅的總冠軍。
一路辛苦的陪伴又得不到孩子溫暖的回報,詹春霞坦言,照顧一名永遠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如同一個會發聲的洋娃娃,難免有情緒無法渲洩的時候,但回想當年孩子在維也納、紐約國際音樂大賽大放異彩的那一瞬間,詹春霞說「我激動得落淚了!」但是李尚軒渾然不知道什麼是比賽、什麼是緊張,更不知道什麼是得獎。
陪伴、照顧李尚軒三十四年,詹春霞沒有放棄,也認同音樂治療,才能豐富李尚軒的人生。李尚軒被喻為「星空的鋼琴手」,他像是高掛在夜空中一顆閃閃發亮的星星,獨自在自己的世界裡閃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