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橋

文/印小橋 |2022.09.20
950觀看次
字級

文/印小橋

千呼萬喚盼了二十年的金門大橋終於合龍了!預計今年十月底前通車!身為小金門人聽到此消息甚是興奮,內心激動之餘卻夾雜些許悵然……

這座台灣第一座大規模跨海大橋全長五‧四公里,主要為了連結整合大小金門的交通系統,由於強勁的海風海流、超堅硬的花崗岩、變異傾斜的岩盤,讓整個施工難度大大增加,史無前例的艱難工程致建造團隊兩次換手,整個工期前後歷經十年,停工的時間比施工的時間還多。二○一三年回金門時,遠遠望著蓋了一小段的橋墩孤伶伶地矗立海上,之後似乎也漸漸習慣這種「未完工」狀態的金門大橋景象。

停工期間,靜默的未完工大橋儼然成為海上背景,唯有選舉前大橋會被候選人拿來大做文章,再度浮出檯面,掀起話題成為焦點,故被鄉親父老們戲稱其為「選舉浮橋」──因為一直無法落實的造橋政見既飄浮又虛渺。表定的完工日再三延宕,鄉親企盼的心因此一直懸著,無法安定踏實,就像在春天裡等待濃霧散去船始開的心情一樣,不知究竟還要等待多久?

阿爸晚年獨自返回故鄉小金門養老,小金門是「烈嶼鄉」的俗稱,是外島中的外島,位處邊緣的最邊緣,離對岸的廈門最近的僅五‧五公里。某些日常物資必須至大金門採買,但交通十分不便。

連接大小金門的交通工具是半小時一班的渡輪,阿爸從家中出發搭車至九宮碼頭,轉乘渡輪;航行十五分鐘到大金門水頭碼頭,接著再搭公車或計程車幾經輾轉始達目的地。返程亦然。因此每次阿爸去大金門都要舟車勞頓,尤其是購物行程,晚年阿爸的腿腳不甚俐落,還要扛一堆物品奔波趕車搭船,想到年邁的他孑然一身,頂著嚴冬的泠泠寒風負重緩慢前行的身影時,心中萬分不捨。

渡輪作為旅遊用途是寫意浪漫的,但成為主要交通工具,凡遇到大霧天氣或是風浪太大都無法行駛,這時所有的人、事、物都被迫按下暫停鍵……

由於小金門的人口結構特殊,大多是長者和極少數的青壯族群與嬰幼兒,所以小金門鄉親翹首以盼的金門大橋,實在關乎未來種種生活的希望,包含就醫、就業、就學、購物、休閒娛樂等等。

其中長者的就醫需求是重中之重,比如倘若半夜有比較重大的急診病患,小金門衛生所的配備無法滿足就醫需求時,病患家屬往往面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焦灼煎熬,只能壓著性子等待天明,因為半夜沒有船班;而需要去大金門上班的青壯族,因天候不佳船班停航,無法準時上下班的問題始終無解;又屬於「稀有保育類」的幼兒們,其就學問題也受限於交通問題,家長只能捨棄大金門較優的教育資源,退而求其次讓小小孩們在小金門就學。

大橋通車後,必須看天行事的種種不便,就像解了封印般能夠自己掌控生活的節奏;觀光客不再僅僅止步於大金門,小金門的觀光業將得以發展;甚至鄉親們心血來潮想去大金門看個電影,也將容易得多啊,不再囿於船班限制而踟躕不前。大小金門間的連結將更緊密,發展得以趨於同步,從此,小金門不再只是孤單小島,而是有一座強有力的大橋牽引著,像父親的大手牽著孩子般,引領朝向同一個方向前進。

今年十月底,阿爸心心念念的金門大橋終於要完工通車了,這是許多人排除萬難共同努力的成果,得來實屬不易;雖然在另一個世界裡的阿爸應該早已不需要大橋了,但我相信阿爸一定會很欣慰大橋的通車,因為他掛念的子子孫孫與鄉親們都會因為大橋,而擁有更便利更豐富的生活,在外打拚的青壯族也會回流貢獻自己的鄉土。

阿爸,我們終究還是盼來了這座希望之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