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歐洲】平常心是道

文/滿謙法師 |2022.09.18
2635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文/滿謙法師

人人實踐「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時時與佛同在,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慢慢的,大家將達到自在境界,處處皆是淨土。



二○一三年法國波爾多空難,歐洲佛光山法師們為亡者誦經超薦、在大河古堡灑淨祈福。接著,馬航MH370班機失聯、馬航班機在烏克蘭上空墜毀,高雄氣爆、阿爾及利亞飛機墜落、昆山粉塵爆炸、雲南大地震等事件,全球瀰漫著恐懼的情緒,信眾問我:「該如何面對這個紛擾的世間?」我以禪門中的「平常心是道」,勉勵大家不驚、不怖、不畏,面對一切境界。

何謂「平常心是道」

據《景德傳燈錄》卷十:有一天,趙州禪師請示南泉禪師一個問題:「什麼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趙州:「除了平常心之外,佛法無邊,是否還有更高層次的趣向呢?」

南泉:「如果心中還存有什麼趣向,就有了那邊,沒有這邊;就會顧了前面,忘了後面,因此,所謂全面,被扭曲了的東西,怎會是圓融無礙的道呢?」

趙州:「如果佛法沒有一個趣向,回顧茫茫,我怎麼知道那就是『道』呢?」

南泉:「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欲真達到不疑之『道』,你應當下體悟,『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說是非耶?」趙州禪師乃於言下心地豁然頓悟,心如朗月。

此時此刻 活在當下

「平常心是道」正如《金剛經》開頭所描述的佛陀的生活。從食時搭衣、持鉢、乞食、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些看似平常與平凡的事情,沒有拖拉,沒有不耐煩。面對貧富貴賤的供養,佛陀都歡喜接受,並平等的為他們說法,每件事的微細處,都能見到佛陀莊嚴安詳的身影,在平凡中顯露佛陀般若的境界,這可領會小事大修行,心靈無大小之分,端看個人的心態和心念。

佛陀安詳的搭衣持鉢,與弟子一起去乞食。佛陀無分別心的和眾生結緣,讓大眾種福田,這是一種呈現般若實相的表率,更是勤修三學之處,這個過程就包含戒、定、慧。

如果我們學會安住當下,學會在此時此地保持本然的心,如經文「還至本處」,時刻活在自己的心靈之家,隨時隨地都擁有一種洞察力,一種對於當下保持清醒心態,那就是般若境界,也是禪的風光。

因此,若想得「涅槃智」,我們必須先把事項上的事情做好,做好收攝身心的功夫後,才能體證一切法的無自性。佛陀每日的生活都離不開大眾,從中達到自利利他,這提醒我們每天在忙碌之餘,也要補充心靈糧食,同時透過靜坐、誦經、讀書或抄經等來滋潤心靈。

發心能成就一切

有位信眾寫信分享他的體會:「個人覺得有時受些苦,遇到些困難和挫折,這些逆緣讓我更能了悟因果和無常,心生敬畏、珍惜、感恩,讓我能靜心念佛。我過去念佛總是思緒紛飛,不能安住內心,但自從母親過世後,我開悟了很多。那天我參加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同事葬禮,當晚打坐時,突然覺得應該念經回向給她,超度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來奇妙,我發了助人的心願,那天念經就難得入定了,從那之後,我基本都能專心。」我看完後,回覆與恭喜他發心為同事誦經入定,從此可見心有無限的力量,只要發心就能成就一切。

記得某日,我回到日內瓦道場整理廚櫃,將置放已久的茶葉重新烘焙時,發現每一種茶葉所需的時間不同。茶葉歷經小火慢慢烘焙,不斷保持溫度與掌控時間,終於茶香四溢了。我很開心的體會《金剛經》開頭的意境,原來每件事情只要用心,即能體會寧靜安詳的境界。

「平常心是道」,焙茶、泡茶、掃地、煮飯等,無論大小都能如對佛面、如對大自然生命的呵護,也觀照自己的心念。茶香、馨香飄十方,以此供養十方諸佛,不知遠方的大家是否有聞到禪茶飄香?(香海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