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5)日本殖民:台北市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9.16 語音朗讀 18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北霧裡薛圳 1920年代末,霧裡薛圳第二支線水道,大致與今天的新生北路並行。景美溪原名霧裡薛溪,清代乾隆年間,一群墾戶集資由霧裡薛溪引水興建灌溉渠道,範圍涵蓋台北盆地南側與西側的田地,開渠時間早於瑠公圳。其第二支線水道穿越今天的溫州街,經過師範大學,大致與新生北路並行。 1901年,總督府將霧裡薛圳、大坪林圳和瑠公圳均列為「公共埤圳」。1907年,更一起併入「瑠公水利組合」進行統一管理、整合規畫和修建,以利灌溉功能,霧裡薜圳因而常誤為瑠公圳。此外,特一號排水溝因有一段與霧裡薛圳相鄰,也常被誤認為瑠公圳。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之公會堂周邊環境整治工程 1934年,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前右側廣場,為搭建「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的場館(第一會場),開始進行周邊整地工程。前方路邊簡陋的平房為建築工寮,拍照處的右手邊,後來搭建了鐵道館,並在圖右通往榮町通(今衡陽路)的路口,設立第一會場的入口。 圖右遠方米白色建築,為台北電話交換所,該所為全台首棟鋼筋混凝土建築,後來改建大樓,現為兆豐銀行;隔壁為台北信用組合(今合作金庫),至今仍屹立原處;中間遠方高樓為菊元百貨大樓(今國泰世華銀行)。其餘大都為民宅。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西城南三線路圓環 1930年代,台北城西城南三線道交會處的圓環,位於西門橢圓公園之南,今愛國西路與中華路交會處,但圓環已不存在。照片右側為今愛國西路,左側為今中華路,正中為陸軍官舍,右側遠方為總督府(今總統府)右後方。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西側三線路 1930年代,台北巿西側三線道,即北門往西門方向望去,為今中華路北段。前方為拆除台北府城西門後所興建的橢圓公園,中間豎立了第四任民政長官祝辰巳的銅像。照片中的三線路為原台北府城西側城牆的位置,橢圓公園東側的榮町以及西側的西門町,為台北最繁榮的商業街,光復後三十年間依然如此。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特一號排水溝 1935年左右,台北巿堀川通(今新生北路)一帶。堀川,又稱「特一號排水溝」,是台北市在日本時代開闢的水渠,兼具防洪和排水的功用,從台北帝國大學西側直到基隆河口。興建於1933年,其兩側闢有道路,為堀川通,堀川流經的地區則稱為堀川町。由於鄰近瑠公圳,常被誤認。後來,堀川通改名為新生南北路,排水溝也改為地下水泥箱涵。照片遠方有煙囪,為基隆河南岸的磚廠,自清代即有。(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小南門街 1930年代,台北市小南門街(今延平南路中山堂以南路段)的尾端,照片左側為步兵第二大隊兵營,中右側為兩側城垣已拆除的小南門。小南門,正式名稱為重熙門,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清光緒十年(1884)完工。位於今台北市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口,建立之初作為台北城內通往板橋、中和的孔道,城內連接小南門街。 總督府拆除台北城垣、城郭和西門時,將小南門規畫為圓環綠地。雖然保存了小南門、南門、東門和北門等四座城門,不過仍拆除了北門和北門的甕城。1966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小南門城樓改建為更華麗的廊柱型風格。(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龍山寺的本島人市集 龍山寺位於台北淡水河岸的艋舺地區,為早期泉州三邑人聚居地,最早於乾隆年間興建此寺。由於香火鼎盛,歷年增修中更見宏偉華麗,日治時期,龍山寺已成台北著名觀光名勝,甚至被製成多種旅遊明信片。此照片由日本遊客攝於1930年代,不同於明信片畫面的清淨無瑕,它捕捉到了本島人市集的真實狀態,頗具文獻價值。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龍山寺的本島人市集龍山寺位於台北淡水河岸的艋舺地區,為早期泉州三邑人聚居地,最早於乾隆年間興建此寺。由於香火鼎盛,歷年增修中更見宏偉華麗,日治時期,龍山寺已成台北著名觀光名勝,甚至被製成多種旅遊明信片。此照片由日本遊客攝於1930年代,不同於明信片畫面的清淨無瑕,它捕捉到了本島人市集的真實狀態,頗具文獻價值。台北小南門街1930年代,台北市小南門街(今延平南路中山堂以南路段)的尾端,照片左側為步兵第二大隊兵營,中右側為兩側城垣已拆除的小南門。小南門,正式名稱為重熙門,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清光緒十年(1884)完工。位於今台北市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口,建立之初作為台北城內通往板橋、中和的孔道,城內連接小南門街。總督府拆除台北城垣、城郭和西門時,將小南門規畫為圓環綠地。雖然保存了小南門、南門、東門和北門等四座城門,不過仍拆除了北門和北門的甕城。1966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小南門城樓改建為更華麗的廊柱型風格。(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之公會堂周邊環境整治工程1934年,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前右側廣場,為搭建「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的場館(第一會場),開始進行周邊整地工程。前方路邊簡陋的平房為建築工寮,拍照處的右手邊,後來搭建了鐵道館,並在圖右通往榮町通(今衡陽路)的路口,設立第一會場的入口。圖右遠方米白色建築,為台北電話交換所,該所為全台首棟鋼筋混凝土建築,後來改建大樓,現為兆豐銀行;隔壁為台北信用組合(今合作金庫),至今仍屹立原處;中間遠方高樓為菊元百貨大樓(今國泰世華銀行)。其餘大都為民宅。(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台北西側三線路1930年代,台北巿西側三線道,即北門往西門方向望去,為今中華路北段。前方為拆除台北府城西門後所興建的橢圓公園,中間豎立了第四任民政長官祝辰巳的銅像。照片中的三線路為原台北府城西側城牆的位置,橢圓公園東側的榮町以及西側的西門町,為台北最繁榮的商業街,光復後三十年間依然如此。台北西城南三線路圓環1930年代,台北城西城南三線道交會處的圓環,位於西門橢圓公園之南,今愛國西路與中華路交會處,但圓環已不存在。照片右側為今愛國西路,左側為今中華路,正中為陸軍官舍,右側遠方為總督府(今總統府)右後方。(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台北霧裡薛圳1920年代末,霧裡薛圳第二支線水道,大致與今天的新生北路並行。景美溪原名霧裡薛溪,清代乾隆年間,一群墾戶集資由霧裡薛溪引水興建灌溉渠道,範圍涵蓋台北盆地南側與西側的田地,開渠時間早於瑠公圳。其第二支線水道穿越今天的溫州街,經過師範大學,大致與新生北路並行。1901年,總督府將霧裡薛圳、大坪林圳和瑠公圳均列為「公共埤圳」。1907年,更一起併入「瑠公水利組合」進行統一管理、整合規畫和修建,以利灌溉功能,霧裡薜圳因而常誤為瑠公圳。此外,特一號排水溝因有一段與霧裡薛圳相鄰,也常被誤認為瑠公圳。台北特一號排水溝1935年左右,台北巿堀川通(今新生北路)一帶。堀川,又稱「特一號排水溝」,是台北市在日本時代開闢的水渠,兼具防洪和排水的功用,從台北帝國大學西側直到基隆河口。興建於1933年,其兩側闢有道路,為堀川通,堀川流經的地區則稱為堀川町。由於鄰近瑠公圳,常被誤認。後來,堀川通改名為新生南北路,排水溝也改為地下水泥箱涵。照片遠方有煙囪,為基隆河南岸的磚廠,自清代即有。(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松鶴千歲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說事後話猶恐當局者迷【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書藝心語】失去未必是禍【大江南北】道法自然千年聖境:河南老君山【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課本沒有的歷史】 孤軍營裡的疑案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