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現代人重視保健觀念,相對提高對中藥的運用,但若盲目使用,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且使用方法與時機也有訣竅,呼籲民眾謹慎使用。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藥師褚俊傑指出,多數認為中藥應在飯前服用,但事實上取決於病變部位和性質:病在胸膈以上,如眩暈、頭痛、眼疾、喉嚨痛等,宜飯後服藥;病在胸隔以下,如腸胃病、肝、膽及腎臟等疾病,則宜飯前服藥。
至於補養藥、健脾藥應飯前服用;寧心安神藥應睡前服用;瀉下藥、驅蟲藥應空腹服用;較刺激性的藥物應飯後服用。如不清楚藥方性質,建議飯後半小時內服用,早晚皆可。服藥後不可立即平躺,否則會使藥物停留在腸胃道,影響消化而感到不適。
藥師說,由於中草藥品種繁多,時有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的情形,且中草藥的活性成分複雜,如果亂服恐造成中毒、骨鬆、中風、肝腎損害等病症。
地蠶也是植物的一種,但是完全不具冬蟲夏草的藥效,由於外型也像蟲,常被當成冬蟲夏草高價販售。
圖/褚俊傑藥師提供
有些中草藥更是偽品,如冬蟲夏草。褚俊傑說,部分市售冬蟲夏草以地蠶的塊莖和地上莖,乾燥加工後假冒真品,甚至插入鉛條等欺瞞消費者。購買時,應仔細檢查外觀形狀是否具有子座、腹部具足、蟲體具環紋,及斷面有U形紋等特徵才可辨為真品。
此外,煎煮中藥應選用陶瓷器皿,若以鋁製鍋煎煮中藥,易產生有害化學物質。
藥師提醒,藥材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台灣多濕多熱的氣候很容易發黴或招引蟲蛀。儲藏中藥時,放入冰箱冷藏最為方便,缺點是濕度較大,容易受潮,所以在冷藏前可以加固包裝。但為保持正常藥效,仍不宜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