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蘭花獲邀為「2022世界民族電影節」宣傳大使。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22世界民族電影節」將於9月16日開展,今年共精選17部影片,免費放映57場次,還邀請影星湯蘭花擔任宣傳大使,她今天(13日)在記者會上分享,電影讓人們看見世界各個民族間有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等,當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時,才會理解應對彼此有更多的尊重及愛,「因為只有愛與和平,世界才會變得更美。」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電影是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國籍間,互相理解的最重要工具」,透過電影可以瞭解不同族群的歷史脈絡、故事,進而互相理解。李永得特別推薦大家觀賞充分認識蒙古文化的開幕片《愛是一本書》、理解達賴喇嘛哲學思想的閉幕片《夢迴西藏:軍官與達賴喇嘛》,以及其他精彩選片,「相信藉由此次世界民族電影節,能讓大家更瞭解台灣,以及世界各個不同族群間的文化。」
9月16日率先登場的開幕片《愛是一本書》(Remember Me),一揭90年代蒙古共產黨垮台後,在知識如糞土的紛亂世界裡,一個男孩在圖書館愛上一個女孩的故事;閉幕片將放映今(2022)年在美國800家影院聯合首演,紀念達賴喇嘛尊者出走西藏63周年的新片《夢迴西藏:軍官與達賴喇嘛》(Never Forget Tibet),揭密當年協助達賴喇嘛順利逃亡印度的救命恩人。
開幕片《愛是一本書》(Remember_Me)一揭90年代蒙古共產黨垮台後,在知識如糞土的紛亂世界裡,一個男孩在圖書館愛上一個女孩的故事。圖/文化部提供
電影節也將映演泰雅族導演陳潔瑤橫掃2016「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等6項大獎的電影《只要我長大》,以及「台灣女婿」《不丹是教室》導演巴沃邱寧多傑(Pawo Choyning Dorji)當年掌鏡拍攝、一窺喜馬拉雅山秘密森林儀式的尼泊爾電影《嘿嗎嘿嗎》(Hema Hema: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
此外,《烏克蘭醫生》講述烏克蘭醫生遭到俄羅斯俘虜的不幸際遇;《交響狂人》則試圖以交響樂改變以色列、巴勒斯坦的新生世代;奧斯卡影片《親愛的莎瑪》,則描述敘利亞戰地女記者的烽火青春,片尾她留給女兒的一封感人情書,引領觀眾一探現今世界仍持續發生的紛爭與衝突。
關注新生世代的成長影片包括坎城競賽片《聽見心嘻望》,嘻哈老師藉由音樂鼓勵學生肯定自我;《兒子的完美告別》看見猶太人的生死想法;勇奪法國安錫最佳動畫大獎的《災星少女》,一探美國拓荒者「災星珍」的冒險傳奇。
文化部表示,今年電影節規畫「民族大觀」、「印太亞洲」、「世界局勢」及「民族新勢力」4大單元,內容涵蓋台灣、蒙古族、藏族、馬來、印尼萬丹、波斯、阿拉伯、猶太、東歐喬治亞、印度古茶拉底、烏克蘭、俄羅斯等多元文化,即日起開放免費索票,網路索票自即日起於官方臉書開放;現場索票於每場次開演前1小時於電影院服務台開放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