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瑞芳 黃金山城寫傳奇 廟頂關公展春秋

文/人間社記者吳麗珠 |2022.09.12
5020觀看次
字級
金瓜石本山礦場五號坑道、坑道口及運輸礦車。圖/江俊亮
濂洞灣一帶的「陰陽海」。圖/人間社記者李泰郎
黃金博物館及廣場。圖/ 江俊亮
勸濟堂廟頂,聳立全台最大的銅製關公銅像。圖/人間社記者李泰郎
太子賓館 古蹟神社遺址 金瓜石在日本人經營下,擁有濃濃的東洋風,例如太子賓館、黃金博物館四連棟等建築,都是日式風格。太子賓館屬於典型「書院造」樣式,原本是為招待裕仁皇太子而修建,但裕仁皇太子訪台行程太緊湊,並未造訪礦區,因此未在此下榻。圖/黃金博物館提供
「十三層遺址」是水湳洞選煉廠遺跡。圖/人間社記者李泰郎
金瓜石本山礦場五號坑道、坑道口及運輸礦車。圖/黃金博物館提供
金水公路的S形彎道。圖/人間社記者李泰郎
金瓜石礦區富含黃鐵礦,形成「黃金瀑布」景觀。圖/人間社記者李泰郎
九份老街的階梯式街道。圖/人間社記者李泰郎

文/人間社記者吳麗珠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瑞芳,早期是採礦重鎮,如今礦產資源雖已枯竭,但採礦遺蹟及獨特的景觀,讓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等「水金九」聚落,從沒落的礦業小鎮,蛻變為觀光勝地,在老街及荒廢的礦坑中看見昔日風華。

新北市瑞芳區早期陸路交通不便,全靠基隆河水運補給,當時接駁渡口「柑仔瀨」(今柑坪里)旁,有一家名為「瑞芳」的雜貨店,是上山採金及往返噶瑪蘭(宜蘭)的補給休息站,民眾叫慣了店名,久之成為地名。

發現金脈 證實拾金傳聞

清康熙23年(1684年)台灣設府,下轄台灣、鳳山、諸羅3縣,當時北台灣由諸羅縣管轄。首任諸羅知縣季麒光在《台灣雜記》中,即記載雞籠山(基隆山)附近有「番人拾金」傳聞。

到了光緒16年(1890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修築基隆至台北間的鐵路,當時一名廣東籍鐵路工人,在架設七堵鐵橋時,於基隆河中發現沙金,從此引發淘金熱,也展開黃金開採史。1894年,淘金客首次發現金礦露頭,命名為「金瓜石」。

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由日本人經營礦業。隨著礦脈的挖掘,陸續開採出金、銀、銅礦,也使得金瓜石成為「日本首一」的金礦山。到了1938年,金瓜石已聚集8萬名淘金客,黃金產量近7萬兩,被譽為「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

太子賓館 古蹟神社遺址

金瓜石在日本人經營下,擁有濃濃的東洋風,例如太子賓館、黃金博物館四連棟等建築,都是日式風格。太子賓館屬於典型「書院造」樣式,原本是為招待裕仁皇太子而修建,但裕仁皇太子訪台行程太緊湊,並未造訪礦區,因此未在此下榻。

日治初期,金瓜石因有土匪出沒,當時經營礦業的田中組為了安定民心,於明治31年(1898年)創建金瓜石神社,後來整建為日式遊園地,並定期舉辦山神祭;然而神社卻在戰後遭破壞,如今僅剩兩座鳥居、石燈籠、地基與梁柱等殘跡。

特殊景觀 水湳洞陰陽海

水湳洞在九份溪出海口,因當地的海蝕洞旁有溪流從山上流下,形成早期的「湳仔地」,因此稱為「水湳洞」。日治初期在水湳洞發現硫砷銅礦,1933年建立水湳洞選煉廠,選煉廠自1987年起停工,因為有十三層,所以被稱為「十三層遺址」。

金瓜石礦脈因富含黃鐵礦,經雨水、地下水滲入後,產生化學變化,致使附近的溪流河床變色,而有黃金河、黃金瀑布等奇景;「濂洞灣」一帶的海水,黃褐色與藍色交織,對比鮮明,是為著名的「陰陽海」。

從金瓜石到水湳洞之間的金水公路,短短700公尺內有10個S形彎道(髮夾彎),可從公路上方的景明亭眺望全景。

「勸濟堂」位於祈堂老街上,以「勸眾行善,濟危扶困」為堂旨,廟內供奉曾為全台唯一的金面關公;廟頂有全台最大的關公銅像,高35台尺,重25噸,關公手中展讀的《春秋》有5台尺高,巍然聳立,是金瓜石的地標之一。

悲情城市 黃金山城今昔

被喻為「黃金山城」的九份,在金礦業興盛以前,是先民砍伐樟樹、煮樟腦的地方,由於當地有九十口樟腦灶,以十口灶為一份,因此稱為「九份」。1890年先民在福山宮土地祠附近掘到金脈,吸引大批淘金客前往,自此九份開始逐漸繁華。

由於九份礦脈零散,且屬於易碎的砂岩層,日治時代由瑞芳出身的礦業家顏雲年接手,揚棄機械採礦,改採承包出租制,以分區掘礦的小礦坑方式,讓九份進入產金的鼎盛時期,當時由海上遙望九份,燈火燦爛,一片繁華金都景象,而有「小香港」、「小上海」之稱。

九份的屋舍沿山坡搭建,高低錯落,別具風格。在金礦挖掘殆盡後,因電影《悲情城市》在此拍攝,再度令人憶起這座「黃金山城」,也讓九份老街再現人潮,重現生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