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青年因為初次尋職因素,失業率向來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勞動部統計指出,我國15至29歲青年今年7月失業率為8.59%,較去年同期9.62%減少1.03個百分點,更為近5年來最低,青年失業率意外出現低點。學者指出,缺工及少子化趨勢愈加明顯,長期來說,將使青年失業率逐漸下降。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長陳世昌解讀,今年雖仍有嚴重本土疫情,但產業和民眾都已有所調適,企業對於人力聘僱,以及青年尋職意願並未因疫情而降低,因此,今年青年失業率明顯改善;今年1至7月青年平均失業率為8.41%,較去年同期8.82%減少0.41個百分點。
勞動部統計指出,今年1至7月全國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全時工作職缺需求人數為56萬8721人;受理新登記職缺薪資起薪的平均數達2萬9987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2%。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今年7月受部分應屆畢業生及暑期工讀生投入尋職行列影響,初次尋職失業者較上月增加8000人,已和疫情前相當。
製造業搶才 推高薪資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分析,青年失業率下降跟這兩年缺工大有關係,缺工推高薪資,尤其製造業近年搶才激烈,開出職缺多且薪資也較高,現在年輕人不一定選服務業,反而願意投入製造業。
其次是少子化對勞動市場影響漸浮現。辛炳隆表示,我國總生育率(每位婦女生育人數)自2004年之後掉到1.2人以下,近兩年更跌破1人,少子化最終會反映可工作人口的減少,使得失業率長期走跌。
辛炳隆認為,「現在還不是最嚴重時候」,受到考招改制和少子化衝擊影響,111學年度大學招生缺額總計逾1萬4000人,連頂大也出現缺額。預計4年後,這批年輕人進入就業市場,恐怕缺工會更嚴重。
「政府還有4年可以準備。」他建議,政府推動企業自動化生產及人工智慧化,要搭配勞動力變化的步伐。缺工有助於推升薪資,改善低薪,自動化則會降低對人力需求,會抑低薪資成長的效果。在少子化造成勞動力逐年短缺趨勢下,理想狀況是待薪資提高至一定程度,再推行自動化。
就業獎勵金 持續發放
此外,勞動部持續加碼青年就業補貼。其中,針對應屆畢業生提供3萬元就業獎勵金,畢業生必須趕在今年9月底前找到工作,並且穩定就業。若未能及時在9月底找到工作應屆畢業生,則可以參加尋職津貼計畫,可領3個月萬元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