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鳥兒勇敢飛

文/小昭  |2022.09.09
4078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小昭 

你知道小小鳥兒是怎樣學飛翔嗎?最常見、也是最有訓練成效的辦法,就是利用誘因。當幼鳥羽翼豐滿之後,成年的親鳥會先飛到不遠處的枝枒上,用叫聲或食物引誘,飢餓的幼鳥就像人類小孩學走路一般跌跌撞撞,只能在樹枝間短距離地跳飛成鳥身旁,然後雙方一次一次拉長距離,逐漸學會長距離飛行。許多鳥類像是都市常見的麻雀、綠繡眼、烏鴉、鵯、鸚鵡等鳥類都是這樣被教出來的。

高處躍下 考驗勇氣



在美國加州紅衫林區,住著一種貓頭鷹叫做小烏林鴞,他們的巢多半築在紅衫樹頂,已經長出飛行羽毛的小小貓頭鷹,為了學會怎麼飛,就得從這世界上最高的樹上跳下來,高度大約30層樓,這考驗的不只是技巧,還有膽量。但是小小貓頭鷹可不會被高度嚇跑,因為誰說要一次從30層樓高的地方跳下來呢?牠得學會分階段跳摔:先從鳥巢跳到比較近的樹枝小試身手,然後再一層一層地跳,直到著地。然而,這只是飛行訓練第一堂課,第二堂課則是要練習重新飛上枝頭。

置之死地 生存挑戰



另外,在俄羅斯闊葉林生存的小鴛鴦學飛像是集體跳傘。母鴛鴦在樹洞裡築巢,當小鴛鴦們孵化還不到24小時,鳥媽媽就得帶路並加油鼓勵,讓孩子們從很小的樹上跳下來,因為鴛鴦窩在鳥巢裡是沒辦法生存的,所以小鴛鴦們必須從很高的樹上,一隻接著一隻地跳下來,沒有時間好猶豫的。對於小小鴛鴦們來說,還會遇到各種艱難的考驗,但經歷過這項勇氣大考驗後,再遇到什麼生活挑戰應該也都不怕了。

有些鷹或隼在雛鷹成長到可以練習飛翔時,鷹爸爸會把幼鷹帶到一處懸崖,逼迫牠跳下去,幼鷹得在這過程中自己學會飛翔,絕大部分幼應翅膀可能會被折傷,但即使這樣,幼鷹們也會努力振動雙翅,最終憑藉殘翅安全返回。如果牠們放棄掙扎,可能就會摔死或被其他掠食者抓走,但鷹爸爸不會去救,因為這就是一種自然淘汰的定律。

又例如,英國格陵蘭島上的白頰黑雁,親鳥們為了躲避天敵,會把巢築在懸崖的峭壁邊,等雛鳥出生後,白頰黑雁爸媽會餵食3天,3天過後爸媽就不再主動餵食,而是引導雛鳥們離巢,從約120公尺高懸崖飛下來,由於雛鳥們的翅膀尚未成長完,只能在半空中隨重力和微風中滑翔,這120公尺的旅程對於白頰黑雁雛鳥而言,是個超長的挑戰,在這場生死考驗中如果挑戰成功,就順利存活下來,倘若受傷,就會變成其他天敵的食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