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間】墓誌銘

文/陳維賢 |2022.09.08
1159觀看次
字級

文/陳維賢

每年清明節都會去慈善寺祭拜爸媽,今年由於疫情,也因為納骨塔最近修整,要換上防震防火的建材,所以暫時封鎖,我們只能在寺外的長桌上擺放祭品祭祀,而不能上樓瞻仰。

現代人往生後多選擇火化,或進塔,或樹葬,或海葬,不與活人爭地。

古人則築墓土葬,規模甚廣,而且對有紀念性和有貢獻的人物,會在墓道或墓碑上,刻寫生平事蹟予以表揚,這就是墓誌銘。中西雙方都有這種習俗,但是近代已不流行。

傳說宋神宗時期,有位叫楊一笑的道士,死後有人替他寫了篇墓誌銘,既幽默且令人再三嘆息。其文如下:

初從文,三年不中;後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大意是說:楊一笑這個人,學文不成去習武,又在校練場上把擊鼓的人射傷,因此被驅逐出去。後來學醫,倒頗有心得,研發了一副良藥,喝下去,竟毒死自己!

是一個努力終生,卻一事無成,枉死鬼域,可笑復可悲的人。

後世有些多事的閒人,認為他瞎忙一輩子還不夠遜,又幫他畫蛇添足掰了續集。

話說楊一笑到陰間報到後,左等右等,不見閻羅王出現,就問鬼卒。鬼卒道:「閻王正在看你的墓誌銘,狂笑不已,昏倒在椅子上,尚未醒來。」

寫到此,我也快厥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