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兒童發展遲緩,三歲前是黃金治療期,但很多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或因隔代教養,長輩舊有觀念影響,讓不少發展遲緩兒,未能接受及時治療。
小美住在山區的原住民,三歲多還不會走路、說話,只吃流質食物,在新店耕莘醫院的訪查中,發現小美有嚴重的發展遲緩。其實小美一歲半時已被診斷出腦性麻痺,但因隔代教養,爺爺奶奶覺得醫院太遠,未送醫,才導致如此。
所幸在醫護人員勸導下,小美開始接受治療,今年終於要上小學了,原本只能坐輪椅、不會說話的她,也已學會走路、拿筆畫畫,也會說簡單的名詞。
耕莘醫院進行偏遠山區家庭訪查,一年多來發現不少發展遲緩兒,但卻也常遇到家長不願讓孩子接受治療。醫師表示,若發覺孩子有發展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對孩子最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