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兒童會議(APCC)每年7月於日本福岡市舉辦,本次會議以亞太地區環境教育議題為主軸,討論因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對海島國家的衝擊。台灣由嘉義縣大同國小代表發聲。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亞太兒童會議(APCC)每年7月於日本福岡市舉辦,至今已辦理34屆,本次會議以亞太地區環境教育議題為主軸,討論因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吐瓦魯和吉里巴斯等島國正面臨被淹沒的危險。台灣由嘉義縣大同國小代表發聲,學生也在會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為培養我國學生的國際視野,教育部國教署提供學生參與國際會議機會,由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擬定亞太兒童會議APCC「台灣區代表學校暨學生甄選辦法」,採區域輪流參與方式規畫,選出參與學校代表,讓學生藉由參與國際會議,以本土文化為基礎進行國民外交,進而成為世界公民。
亞太兒童會議因疫情已停辦兩年,今年改由線上方式辦理,本次會議以亞太地區環境教育議題為主軸,討論因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吐瓦魯和吉里巴斯等島國正面臨被淹沒的危險,引導學生關注環境議題,並與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幫助學生體認自己身為世界公民的身分。
國教署說,參與APCC會議的學生不僅代表學校和縣市,更是代表台灣兒童參與盛會,獲選學生代表都要參與為期半年的培訓課程,讓學生代表能充分體認自身的權利與義務,並發揮自身所長,在國際交流活動中學習與自我成長。
台灣今年由嘉義縣大同國小代表發聲。四位國際兒童大使分享,能夠參與APCC是個非常特別的機會,不但能認識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也共同討論需要一起面對的環境議題,從會議中發現各國許多不同的文化差異,我們應該要尊重包容彼此,並期許自己可以努力成為APCC的和平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