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3) 日本殖民:台北市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9.02 語音朗讀 18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第二代台大醫院 1930年代,第二代台大醫院。1895年,日本殖民當局在大稻埕初設「大日本台灣病院」,隸屬陸軍軍醫部,因此本質上是日軍攻打台灣時的軍醫院。1898年遷至台大醫院舊館現址,改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為木造建築。後因遭祝融,乃於1921年再度改建為西式的磚石建築,成為裝飾華美、氣勢不凡的現代化醫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灣總督府 1920年代,台灣總督府。日本時代總督府原設在清代欽差行臺,歷24年之久,將近日本統治時期一半的時間。之後為了強化日本統治的威儀,以及因應不斷擴大的殖民業務,決定另覓他處興建宏大的總督府。1912年,新的台灣總督府廳舍正式動工建蓋,並於1919年3月完工,正式啟用。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灣軍司令部 1930年代,台灣軍司令部。日本統治台灣初期,總督府設於原清代欽差行臺,各軍事領導和幕僚單位則設於布政使司和軍械所的官署。由於局勢尚未完全穩定,台灣總督主要由軍人擔任,並直接掌握軍權,在台軍隊由總督直接指揮,以對任何起義行動迅速做出軍事反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勸業共進會貴賓館(今國立歷史博物館原址) 1916年,日本政府為了慶祝台灣始政20周年,於台北市舉行「台灣勸業共進會」,會場計有大致完工的台灣總督府(實際完工為1919年)、新公園台灣博物館(1915年完工)、植物園的貴賓館。照片為貴賓館的左後方及其水池,貴賓館大門對面,為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建功神社與中式牌坊造型之鳥居 1930年代,建功神社位於台北市北植物園內,是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技手井手薰設計,於1928年完工。神社整體皆為鋼筋混凝土及磚造建築,由外至內的設施,分別為參道、鳥居、神橋、神池、拜殿及本殿。建功神社在當時掀起諸多爭議,主因在於打破一般對傳統神社的印象,尤其是有著西洋式圓頂的拜殿。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 1930年代,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日本政府在台北城大天后宮一帶空地闢建新式公園,1908年初步完成,為台灣第一座大型公園,初稱為「台北公園」,因為建成時間在「圓山公園」之後,遂改稱「新公園」。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閩風徽式原創經典建築之淡水戲館 1920年代,坐落於大稻埕的淡水戲館,曾經是名流仕商雲集賞戲之處。由於建築風格強烈,在台灣建築史上留下盛名,事實上,隨著時間流逝,益令人覺得其建築設計的價值一直受到低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閩風徽式原創經典建築之淡水戲館1920年代,坐落於大稻埕的淡水戲館,曾經是名流仕商雲集賞戲之處。由於建築風格強烈,在台灣建築史上留下盛名,事實上,隨著時間流逝,益令人覺得其建築設計的價值一直受到低估。1909年,幾位日本人在大稻埕興建淡水戲館,初具規模。1916年,喜愛看戲的辜顯榮把它買下來改建,成為可容近千名觀眾的大型戲館,專門邀請北京、上海等地京劇團前來演出,並仿效上海新舞台的方式,易其名為「台灣新舞台」,最熱門的戲碼是《貍貓換太子》。1931年,進一步將台灣本地的歌仔戲搬上台,從而拉高了本土劇種的地位。由於辜氏家財萬貫,與總督府關係非比尋常,人胍四通八達,每有新戲上演,政商名流雲集,熱鬧非凡,淡水戲館也成了大稻埕繁華的象徵。二戰期間,淡水戲館毀於盟軍轟炸,在戰時和戰後物質匱乏的年代,未再復建。就建築風格而言,一般稱淡水戲館為「閩南風格」,實不盡然。淡水戲館實際上是三座建築物的組合,主體是兩幢大樓聯體,屋頂為閩南式燕尾。而最具原創性的設計,是把大樓的正面當成側面、側面當作正門入口,以此設計了三層樓房,更顯得貴重華麗。此外,正面和側面轉換後,中間還隔著幾道徽式風格的馬頭牆,加強了正門建築的宏偉氣勢。台北古建築物多以閩南風格為主,1884年台北城建成,城內開始出現徽式風格的官署建築。合理推測是,首任巡撫劉銘傳是安徽人,麾下有安徽籍的官員,所以部分建築融入了徽式風格。而徽式建築在國際上也頗有名氣,主要是建築間有多重的馬頭牆作為擋火之用,造型多樣優美,加上白牆灰瓦,顏色對照樸素,有一種極簡的現代美感。簡言之,儘管建築師不明,但淡水戲館無疑結合了閩風徽式建築的主要元素,獨創的複合造型,有如「中式的雪梨歌劇院」。不僅在全盛時期留下流金歲月的記憶,在台灣建築史上也堪稱經典傑作。第二代台大醫院1930年代,第二代台大醫院。1895年,日本殖民當局在大稻埕初設「大日本台灣病院」,隸屬陸軍軍醫部,因此本質上是日軍攻打台灣時的軍醫院。1898年遷至台大醫院舊館現址,改名為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為木造建築。後因遭祝融,乃於1921年再度改建為西式的磚石建築,成為裝飾華美、氣勢不凡的現代化醫院。台北建功神社與中式牌坊造型之鳥居1930年代,建功神社位於台北市北植物園內,是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技手井手薰設計,於1928年完工。神社整體皆為鋼筋混凝土及磚造建築,由外至內的設施,分別為參道、鳥居、神橋、神池、拜殿及本殿。建功神社在當時掀起諸多爭議,主因在於打破一般對傳統神社的印象,尤其是有著西洋式圓頂的拜殿。台灣總督府1920年代,台灣總督府。日本時代總督府原設在清代欽差行臺,歷24年之久,將近日本統治時期一半的時間。之後為了強化日本統治的威儀,以及因應不斷擴大的殖民業務,決定另覓他處興建宏大的總督府。1912年,新的台灣總督府廳舍正式動工建蓋,並於1919年3月完工,正式啟用。台灣軍司令部1930年代,台灣軍司令部。日本統治台灣初期,總督府設於原清代欽差行臺,各軍事領導和幕僚單位則設於布政使司和軍械所的官署。由於局勢尚未完全穩定,台灣總督主要由軍人擔任,並直接掌握軍權,在台軍隊由總督直接指揮,以對任何起義行動迅速做出軍事反應。1919年,在統治台灣24年後,日本政府已充分掌握台灣局勢,遂實施新制,取消總督的軍事統帥權,將台灣軍改為隸屬大日本帝國陸軍。1920年在台北書院町興建台灣軍司令部,1944年太平洋戰爭緊急,又改為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部。1949年後,曾為忠義營區、警備總司令部以及國防部大樓。 台灣勸業共進會貴賓館(今國立歷史博物館原址)1916年,日本政府為了慶祝台灣始政20周年,於台北市舉行「台灣勸業共進會」,會場計有大致完工的台灣總督府(實際完工為1919年)、新公園台灣博物館(1915年完工)、植物園的貴賓館。照片為貴賓館的左後方及其水池,貴賓館大門對面,為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1930年代,台北新公園與總督府博物館。日本政府在台北城大天后宮一帶空地闢建新式公園,1908年初步完成,為台灣第一座大型公園,初稱為「台北公園」,因為建成時間在「圓山公園」之後,遂改稱「新公園」。█《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威鎮華容道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2馳援旗山土石流撤離居民 佛光人送暖2025.08.0603【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4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5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6人間音緣 多倫多佛光山音樂會 2025.08.0507《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8【遇見荷】如荷2025.08.05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52025.08.05105.1萬人佛學會考 凝聚信仰力量2025.08.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化印象】成都望叢祠:古蜀文明千年回響【寶島踏查】哈瑪星貿易商大樓【開啟與未來,宇宙首航──黃冠連創作個展】跨世紀的奇蹟【撫今追昔】天女維摩一朝雲【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時光飛逝】聽媽媽的話【書藝心語】得到我心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