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枚
母親生養了四個女兒。小時候我們成天麻雀似的嘰嘰喳喳,吵到母親受不了,便會負氣地說:「將來把妳們都嫁得遠遠的,我耳根子就清靜了。」順著母親的話語,我們開始指著誰該嫁去金門或是美國,然後要母親輪流來女兒家作客,順道各處走走云云,最終多半是母女笑成一團,閒聊的話題不了了之。
長大後的四個女兒,誰都沒有遠嫁,母親一通電話,二十來分鐘全員集合完畢。而雲英未嫁的么妹,和母親住在同一條巷子,走來只消兩分鐘。於是,我們繼續「叨擾」母親,三不五時便回娘家,或結伴陪母親去旅遊,常逗她笑得合不攏嘴。
母親精於廚藝,逢年過節定會接到她的來電:「家裡拜拜,要回來吃喔!」我們知道必有一桌豐盛美味的佳肴等著,也清楚餐後必有一袋母親饋贈的應節食物,可能是菜包、粽子、蘿蔔糕……全是她巧手所做。
姐妹們經常未事先約好,卻多次極有默契地在娘家相遇,有時是二妹前腳剛踏進門我後腳就到,或是我方坐定三妹也開門進來。鄰居常語帶羨慕對母親說:「怎麼三天兩頭都看妳女兒回來?」
母親每在產季大量醃漬的黃瓜、蘿蔔、生薑、紫蘇梅……姐妹們婚後二十餘年間,誰都沒少拿。就連母親跟團旅遊,辛苦拎回的土特產,也是一家一份統統有獎。而這正是母親疼愛女兒的方式。
父親辭世後的這些年,家中孫輩陸續成年離巢,母親也已漸顯老邁,姐妹們回家探望的次數更頻繁了。陪母親遊山玩水,輪流與母親浪漫約會:吃美食、逛大街、喝午茶、看表演,溫柔的傾聽、甜蜜的陪伴,外加無條件的同理,就像小時候膩在母親身旁撒嬌,母女所在之處盡是歡聲笑語。
電話鈴聲響起,母親叮囑回家拿東西。車子引擎發動,女兒賊又大剌剌搬貨去了。生命中有太多難以承受的無奈與苦痛,父親離開後,母親莫名的孤單、寂寞、憂愁與哀傷,女兒賊也悄無聲息地一併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