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年黑白照上色 瞬間落淚 曹麗蕙 |2022.09.01 語音朗讀 8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徐宗懋表示,《閃耀台灣》完成於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兩年,代表台灣在艱困環境之下的奮鬥不懈精神。圖/林胤彤 藺草工藝品製作在台灣已有兩、三百年歷史,圖為一九二○年代,新竹市一處藺草製帽家庭工廠,可看到家庭女性無論長幼,一起投入手工製帽業。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閃耀台灣》是土地情感與知識的傳世之寶。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高雄聖母玫瑰堂一百五十年前的原始建築風貌、一九一○年代泰雅族部落婦女為族人紋面的畫面;賣冰糖葫蘆老先生在一九六○年代市場叫賣,臉上皺紋對照紅透、香甜的糖葫蘆,反映為生活奮鬥的艱苦。翻閱《閃耀台灣1860-1960》套書,百年前黑白史料照片修復上色後,帶領讀者穿越百年時空,認識腳下這片土地的情感與故事。這套八冊鉅著的推手,正是徐宗懋圖文館創辦人、文史工作者徐宗懋,「《閃耀台灣》製作於台灣疫情最高峰時,許多行業陷入困境,我反而逆勢操作,不向命運低頭,決定出版更好的書」,他的精神與書中許多內容呼應,體現過去台灣人衝破困境、轉危為安的歷程。600 原件照 締造出版高峰 聽到徐宗懋,多數人會憶起他是一九八九年採訪六四天安門事件時,被流彈擊中,「子彈從口中出來」的戰地記者,「很多人覺得它是我重要資歷,但那只是經歷之一,我不是很喜歡談這件事,擔心會轉移大家對我現在專業的焦點」。徐宗懋二○○○年便離開採訪線上,轉型為歷史影像文創事業經營者,專事歷史影像收藏、寫作、出版,但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依然不變。為什麼從歷史影像切入創業?「我很喜歡影像、美術、歷史,加起來正好是歷史照片,用歷史照片來講歷史故事,是我的愛好」,徐宗懋形容,「視覺影像有自我表述能量,它很直觀,比文字更觸動直接的經驗和感情」。徐宗懋深知使用舊出版品反覆翻拍的圖片,會模糊不清,因此傾力收藏「原件」照片,最知名藏品為德國恩斯特.奧爾默一八七三年拍攝的「圓明園西洋樓玻璃底片」。《閃耀台灣》涵蓋城市建築、鄉村景觀、山鄉原民、近水部落、原生物產、自然生態、往日生活、古早容顏等八冊,是徐宗懋累積二十年、兩萬多張原作中,精挑六百張修復的成果,包括選用日本學術權威森丑之助百年前拍攝的原住民圖錄,和日本時代《大量台灣寫真大觀》、《亞細亞寫真大觀》、《台灣物產大觀》,以及一九六○年美籍牧師薛培德所拍的原版照片等。他建立的數位上色團隊,將黑白照「還原本色」,他強調:「我們視覺經驗是彩色的,黑白並非真正顏色,僅因當時攝影技術只能做到黑白。」因此須考證後再彩色修復,有時一張影像就得耗時一至兩周,無怪乎他說:「《閃耀台灣》無論內容和視覺效果,都達到台灣出版界史上高峰。」不計較損益 只想留下歷史不少人誤以為徐宗懋只是收藏老照片,不了解他每一本圖書,都是揉和文史、藝術與出版的頂尖工藝,「很多人不懂沒錯,但這對做事的人不是問題,別人不懂,就想辦法讓他們懂」,他坦言,必須靠賣掉過去收藏舊照片,來支撐出版經費,可再怎麼辛苦,他也從不言棄:「我看重的是長期發展,不在乎一時損益,若只看一時,很多重要的事,就不會有人做了。」「我不再年輕了,有生之年所能做的,就是留下一份珍貴的台灣歷史影像資產。」已邁入耳順之年的徐宗懋,盼《閃耀台灣》不只讓讀者放在書架上,而能注入未來世代台灣人的心靈,不斷被學習和重溫,具永恆的典藏價值。 前一篇文章 簡訊 下一篇文章 北藝中心開幕 唐美雲跨界演自己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07.1304【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5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07.1306【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07.1307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2025.07.1308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09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10【特搜啟示】2025.07.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大、水試所 發現文蛤新物種老虎來了 少年PI劇場版登台德國世大運開幕 韓安齊泳破全國客家劇《燈怪》 亮相校園設計打破框架 視聽室變攀岩場台灣尚勇特展 重溫世棒12強奪冠瞬間 作者其他文章老虎來了 少年PI劇場版登台客家劇《燈怪》 亮相台灣尚勇特展 重溫世棒12強奪冠瞬間豆莢寶寶 打擊闖關趣吳晟、傅明光、楊麗花 獲頒政院文化獎 浴火重生小提琴家 演奏卡門幻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