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我從海上來,帶回航海的二十二顆星。
你問我航海的事兒,我仰天笑了……
如霧起時,
敲叮叮的耳環在濃密的髮叢找航路;
用最細最細的噓息,吹開睫毛引燈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潤紅的線,妳笑時不見。
子午線是一串暗藍的珍珠,
當妳思念時即為時間的分隔而滴落。
我從海上來,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編貝,嗔人的晚雲,
和使我不敢輕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區。
七夕情人節剛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起牛郎織女浪漫的愛情故事呢?一到七夕,涼兒老師就會想起鄭愁予這首〈如霧起時〉。在這首詩中,作者想像自己是海上的航行者,將海上的事物比喻為情人,並將海上所見的景象串寫在其中。
第一節一、二句「我從海上來,帶回航海的二十二顆星。你問我航海的事兒,我仰天笑了……」詩人將自己比喻為海上的航行者,以二十二顆星暗示自己寫這首詩的年齡。詩句中「仰天笑了」,表示作者徜徉在海洋的自適。「如霧起時」營造出朦朧浪漫的氛圍。「敲叮叮的耳環在濃密的髮叢找航路」,這裡的耳環像是探索道路的探照燈,前往茂密的髮叢尋找前進的軌道;這裡的「航路」,代表即將前往戀人所在之處的航道。「用最細最細的噓息,吹開睫毛引燈塔的光」,詩人展開想像,將海上的事物與戀人融為一體,以「最細的噓息」說明不願驚擾戀人,於是溫柔的吹開她的睫毛,看對方的目光。最後,將「燈塔的光」比喻為愛人明媚的秋波。
第二節詩人巧妙的將「赤道」「子午線」比擬為戀人的脣及淚滴。因為「赤道」是東西向,而且赤道的「赤」有紅色的意涵,所以「赤道是一痕潤紅的線,妳笑時不見」,這裡就是對指對方的紅唇。「子午線」是南北向,「一串暗藍的珍珠」與晶瑩的淚珠在形式上有類似之處,最後加上一句「當妳思念時即為時間的分隔而滴落」表達對方因思念而落下的淚珠,把她楚楚動人的模樣描繪出來。
第三節「我從海上來」呼應第一節第一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戀人多變的模樣如海上的奇珍異寶,令人目不暇給。「迎人的編貝」象徵戀人燦爛的笑容,露出如貝殼般的牙齒;「嗔人的晚雲」比喻戀人雙頰嬌羞的紅潮帶點微微的嗔意。最後一句「和使我不敢輕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區」,詩人故意不直接說明結果,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詩人用巧妙的譬喻方式,將航海的事物與情人的面貌、表情融合在一起,並在詩末透露出自己心中甜蜜的情感。
各位朋友們,讀完這首詩,你的心中是不是也浮現一幅美麗的海上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