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以主人家身分迎神並帶領綵街隊伍前往文昌祠。圖/傳藝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南管風—南管藝術大匯演」今天(20日)起連續兩個周末,在宜蘭傳藝園區場,這周推出「孟府郎君祭•整絃會奏」,下周27、28日為「南管戲曲系列」,整個活動邀集全台北、中、南及外島地區共17組南管藝術團隊匯聚宜蘭交流演出,也與民眾分享南管藝術的多樣風貌。
今天上午的活動,由14組南管團體綵街揭開序幕,台南市南聲社帶頭出發,隊伍前端絃友提著綵傘、宮燈、香爐以及御前清客綵牌,樂師們則由十人抬起的館棚遮頂,與今年參與整絃活動的眾絃友們邊走邊演奏,綵街隊伍熱鬧盛大,吸引眾人目光。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則以主人家身份在園區文昌街迎接隊伍,一同前行至文昌祠舉行隆重的孟府郎君祭典。
陳悅宜表示,今年共有17組南管館閣與戲曲團隊參與匯演,其中5組團隊首次加入;且有涵蓋10歲到80歲南管曲腳(演唱者)輪番演出,不僅可展現年輕世代的盎然生命力,也可觀摩老師傅們精湛的演奏技巧。
整絃會奏活動開始,由各館閣代表進行大會奏。圖/傳藝中心提供
傳藝中心指出,孟府郎君祭典是南管樂界重要的盛事,相傳孟府郎君為後蜀君主孟昶,因通曉音律被南管樂人尊奉為祖師爺,所以南管樂人除了以「絃友」互稱,也自稱「郎君子弟」。而今年特別邀請百年歷史的台南市南聲社,協辦孟府郎君祭典,各項祭品與祭祀程序細節皆按古制安排,主要的祭品有「春仔花」、「孩兒」、「彈珠」、「宮燈」四樣。
整絃會奏在祭祀過後展開,傳藝中心說,今年有15組南管館閣及學校團體參與,曲目規畫上更安排橫跨10歲至80歲各年齡層的曲腳來演唱,因此可欣賞到資深絃友因長年浸潤於南音文化中,粹化出的古樸韻味;也可透過年輕絃友及小朋友的參與,展現新生代的活力及薪火相傳的重要意義。
此外,在27日、28日登場的「南管戲系列」,將邀請兩個各具特色的南管戲演出團體-南管新錦珠劇團與江之翠劇場,分別帶來「交加戲」(也稱九甲戲、高甲戲)《秦香蓮》及「梨園戲」《後苑嬉戲》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