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如果黃疸遲遲未消退,建議務必盡快就醫。圖片為情境照,非當事人。圖/亞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手媽媽抱著剛出生1個多月的嬰兒接種疫苗,醫師發現寶寶「黃疸」症狀頗明顯,媽媽懷疑「是餵母奶引起」,但經醫師比對排便顏色後,察覺狀況有異,趕緊安排抽血及膽道攝影等檢查,果然揪出是「膽道閉鎖」惹的禍,經建議安排手術治療。醫師提醒家長,寶寶滿月時若仍有黃疸,應儘速就醫檢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十分常見的問題之一,最主要的症狀表現就是皮膚和眼睛鞏膜變黃;根據黃疸出現的時間點、黃疸指數上升幅度,以及黃疸持續時間,可將新生兒的黃疸,歸類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類。
以前者為例,通常在出生後的第2或第3天才開始出現,於第4至第5天達到高峰,之後就會逐漸消退,但後者則是在出生後兩天內就會出現,原因包括母嬰ABO、RH血型不合、新生兒有先天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症)、母乳哺餵、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等。若是餵母乳造成,多數寶寶會在哺餵母乳多日後,黃疸症狀逐步減緩並自行消失。
鄭詩橤醫師提醒爸媽可以觀察新生兒的大便顏色,瞭解黃疸的嚴重程度。圖/亞大醫院提供
鄭詩橤指出,由於膽道閉鎖引發的黃疸,其出現時間點與母乳引發的黃疸,在時間軸上有重疊而容易被忽略。加上亞洲人較西方人更容易有膽道閉鎖問題,因此,如果能在寶寶出生後45天內完成診斷,且在60天內接受手術治療,比較能得到較佳的預後。
仔細比對大便卡 色偏灰白快就醫
鄭詩橤也建議,寶寶出生後,可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觀察皮膚及糞便顏色,同時比對健兒手冊內的大便卡,特別是在出生後的60天之內,若寶寶的皮膚呈現黃疸現象,眼白也呈現黃色,就需要更仔細比對大便的顏色。
她提醒,正常的大便顏色為黃色或綠色,也就是大便卡上的7至9號,若寶寶有膽道閉鎖因膽汁無法順暢地被排出,大便的顏色會偏灰白色,亦即大便卡1至6號,如果寶寶在滿月時皮膚仍有黃疸的狀況或大便顏色偏灰白色,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