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瓦舍《餓了》談五大菜系 攜手三徑就荒復刻茶館文化

曹麗蕙 |2022.08.17
1521觀看次
字級
「三徑就荒」特邀「相聲瓦舍」創辦人馮翊綱(右),以及時一修合演單段節目《餓了》,節目聚焦傳統菜系與飲食文化。圖/QOORAY 庫瑞整合行銷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說相聲的適當場合就是在茶館」相聲瓦舍創辦人馮翊綱受茶飲空間「三徑就荒」邀請,即日起連續四周的周三,攜手時一修合演30分鐘節目《餓了》,兩人從京湘川江粵五大菜系的源流講起,帶觀眾一窺傳統菜系背後的飲食文化和故事,經典呈現「這一夜,我們在茶館裡聽相聲,享美食。」

「三徑就荒」創辦人簡瑋婷表示,過去的茶館文化很像「古代的LIVE HOUSE」,大家在茶館裡喝茶、吃點心、聽戲、看說書,「這次能在當代的空間中,重新復刻茶館文化,就是希望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體驗」她坦言,新冠疫情讓許多人「在家做菜做出興趣」,因此她希望餐飲、茶飲空間不只是漂亮,而能注入更多文化,營造發生在茶館的生活情境,因此才和相聲瓦舍、泰和樓合作推出相聲節目和餐點。

馮翊綱(右)表示,《餓了》段子是取自十二月年度公演「虎藍回鍋炒雞蛋」中的一段。圖/記者曹麗蕙

馮翊綱也分享,清朝末年1890年時,世界上才剛有出自街頭藝術的「相聲」,「到了1937年、抗日期間,誕生了中國第一家專門說相聲的茶館『啟明茶社』,當時眾多相聲演員在啟明茶社說的相聲段子高達500段,是比現存保留傳統的360多段對口相聲還要多。」

他描述,當初茶館是很繁華、喧鬧的場合,說相聲的人得拉著嗓子說說唱唱,相聲的原鄉就在飲食文化空間中。「40年前,我就是在台北茶館說相聲起家」他說當時自己正就讀大學戲劇系,每周末都會到茶館說相聲,「這回受邀回茶館說相聲,有一種青春回顧的感覺。」

而這次的《餓了》段子是取自十二月年度公演「虎藍回鍋炒雞蛋」中的一段,馮翊綱與時一修將一路自北京、湖南、四川、江浙、廣東菜系談起,讓民眾穿越古今,邊享美食,邊聆聽傳統菜系源流。

泰和樓詮釋的香菇素蒸餃,以新鮮青江菜替代坊間常見雪裡紅,多出清爽鮮味,口感亦更美。圖/QOORAY 庫瑞整合行銷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