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散步】不見廬山

文/李時雍 |2022.08.17
999觀看次
字級

文/李時雍

氤氳的霧白早已不在,霓光的燈招不在,雙頰酡紅的男女,再未重回靜夜的溪邊,溫存地挽手,散步過微微擺盪的吊橋。更未提這一地舊有的名字,早已幾番更易,廬山前是富士,覆蓋的前世,則曾經稱為馬赫坡。

車行歷經彷如千重的山勢,離去霧社更深,業已半鐘頭之遙,正午過後來到曲折的盡頭,浮現舊日山城的輪廓。狹仄車道至底處,環個圈便沒了前路,小小的圓環中所立一尊石柱像,標誌實已離散的族群臉容。環伺是一幢幢曾輝煌的溫泉旅舍,沿著塔羅灣溪迂緩的懷抱;潺潺溪水依舊,然而炙陽下的此刻,多數商家深掩鏽蝕的門鐵像斲傷默獸,瓦礫駁班、玻璃蒙塵,袒露荒蕪的氣息。朋友說零八年辛樂克颱風侵襲,致土石掩沒此帶後,每回途經,愈覺像荒城。

我沿著吊橋折返山徑兩岸,已遍尋不到初讀到的印象。山岳研究與作家楊南郡老師曾於〈餘生.記憶〉一文記下留宿廬山的一夜。那是一九七三年,莫那.魯道遺骸被無意發覺藏於台大,引起第一波重探霧社事件熱潮;廬山既是通往能高越嶺道入口,且是莫那.魯道所屬的賽德克馬赫坡社故地。另經由媒體報導,他才得知,事發後自死明志的花岡二郎之遺孀,娥賓塔達歐(日名高山初子,漢名高彩雲),日後回到了舊地,經營一間名為「碧華莊」的日式旅舍。

事件中亦引起注目的花岡一郎、二郎,其實非親兄弟,他們出生荷戈社,是接受日化教育刻意培養的「模範蕃」,畢業先後返回霧社任警務兼蕃童教育所教師。因長期傾軋夾處的身分,最終留下日文遺書攜家眷自盡:「花岡倆,我等得離開這世間,族人被迫服勞役太多,引起憤怒,所以發生這事件;我等也被蕃眾拘捕,所以任何事都不能做。昭和五年拾月貳拾柒日上午九時,蕃人在各方面守著據點,郡守以下職員全部在公學校方面死亡。」他們的死,身分的認同歸屬之謎,引起更多疑惑及爭議,此後援為各方勢力所詮釋不休。

楊南郡一行於下榻是夜,受到女將娥賓塔達歐嫻雅地款待,疑問的歷史卻深藏伊封緘的心底。一九七六年,作家探尋族人最後困守的岩窟後,寫下〈馬海僕岩窟弔英魂〉一文。隔年,為再尋訪賽德克祖源傳說的白色樹石(Bunohon),與妻子再訪碧華莊。那夜,終於從較熟稔的娥賓塔達歐話語裡,聽聞歷經兩次事件並移徙川中島的隱密心情:「我是霧社事件的餘生者,原本我也要與二郎同樣自縊於花岡山,完全是為了腹中的胎兒,才忍辱偷生下來……」

族人相傳,馬赫坡的溫泉水,能洗滌動物受創的傷。事件後三○年代,殖民者方得以進駐這片覬覦的山林,並改名富士溫泉,成為日治富盛名的遊憩地。娥賓塔達歐一直懷抱著餘生的靜默,走過川中島,回到馬赫坡,活到世紀末。卻未預見不過十餘年後,一場風災流石將反撲塔羅灣溪流域。我回望懸橋上鑿印褪色的廬山二字,此後,誰再能洗滌歷史與土地的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