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是痔瘡或大腸癌 肉眼難辨、癌篩不可少 陳玲芳 |2022.08.16 語音朗讀 8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師表示,要辨認是否罹患大腸癌,最好方式是不管有無症狀,年滿50歲都應接受大腸癌篩檢。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期熱門台劇《媽,別鬧了!》劇中比莉飾演63歲的王玫玫,劇中有一情節為王玫玫向好友透露近期如廁發現出血現象,認為自己可能罹癌、來日不長;而才一說完,就發生如廁後昏倒,被女兒發現緊急送醫,並且看到馬桶裡充滿大量鮮血,送醫檢查後,發現是痔瘡破裂。醫師表示,要辨認是否罹患大腸癌,最好方式是不管有無症狀,年滿50歲都應接受大腸癌篩檢。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發生血便原因並不單一,國人痔瘡盛行率高,最常見也最明顯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另外,大腸癌的伴隨症狀,也會有血便發生,所以「當發生血便時,千萬不能輕忽!」而如肛裂、發炎性腸道疾病,或其它消化道疾病等,也都有可能發生血便。 當血便發生時,要如何初步分辨是單純痔瘡出血或癌症徵狀?常見大多數人會以顏色做區分,若血便顏色若為鮮紅色,通常是因為痔瘡破裂導致,嚴重時還可能在如廁後擦拭時,在衛生紙上留有大片血跡,甚至大量出血。而若顏色為暗紅色,則可能是因為糞便經過腫瘤時因摩擦而破裂出血,出血量不大、會與糞便混合排出體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發生血便原因並不單一,國人痔瘡盛行率高,最常見也最明顯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供 梁程超強調,「不論出血顏色深淺,利用顏色當作判別是否罹患癌症,絕非是準確、可靠的!」因為若癌症腫瘤發生位置接近肛門處,當發生破裂時,排便也會呈現鮮紅色,很容易被誤認為痔瘡。提醒民眾,大腸癌在發生時,腫瘤也不一定會破裂;若發生破裂,出血也可能很少量,光憑肉眼,其實看不太出來。他提醒,「大腸癌」在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又是國人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並有逐年增加趨勢。因此,如何辨認是否罹患大腸癌,最好方式就是「不管有無症狀,只要年滿50歲,都應該接受大腸癌篩檢。」 目前國健署提供年齡50∼74歲民眾,每兩年提供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發生異常,後續一定要盡快接受進一步大腸內視鏡檢查。當血便發生時,要如何初步分辨是單純痔瘡出血或癌症徵狀?常見大多數人會以顏色做區分,但醫師表示並不盡然。圖/pexels研究顯示,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3成,若一直不做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將增加64%。大腸癌高危險族群(肥胖、抽菸、飲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建議可提早至35~40歲安排大腸癌篩檢。 前一篇文章 7旬婦主動脈瓣膜狹窄病危 北榮導管團隊成功搶命 下一篇文章 長期腰部痼疾 為抱孫動手術 重拾無痛人生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5【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6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7如是說2025.07.0908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9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內湖健走教室 實踐預防醫學吃對碳水化合物飲食 全穀雜糧助健康長壽習得一技之長 智障兒歡喜就業台式素刈包 9味麵皮任選 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身障兒夏令營 學做自己的主人 作者其他文章內湖健走教室 實踐預防醫學吃對碳水化合物飲食 全穀雜糧助健康長壽身障兒夏令營 學做自己的主人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伊甸「同一Team」 助多重障礙者自立高血脂患者年輕化 中醫調理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