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是痔瘡或大腸癌 肉眼難辨、癌篩不可少 陳玲芳 |2022.08.16 語音朗讀 8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師表示,要辨認是否罹患大腸癌,最好方式是不管有無症狀,年滿50歲都應接受大腸癌篩檢。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期熱門台劇《媽,別鬧了!》劇中比莉飾演63歲的王玫玫,劇中有一情節為王玫玫向好友透露近期如廁發現出血現象,認為自己可能罹癌、來日不長;而才一說完,就發生如廁後昏倒,被女兒發現緊急送醫,並且看到馬桶裡充滿大量鮮血,送醫檢查後,發現是痔瘡破裂。醫師表示,要辨認是否罹患大腸癌,最好方式是不管有無症狀,年滿50歲都應接受大腸癌篩檢。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發生血便原因並不單一,國人痔瘡盛行率高,最常見也最明顯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另外,大腸癌的伴隨症狀,也會有血便發生,所以「當發生血便時,千萬不能輕忽!」而如肛裂、發炎性腸道疾病,或其它消化道疾病等,也都有可能發生血便。 當血便發生時,要如何初步分辨是單純痔瘡出血或癌症徵狀?常見大多數人會以顏色做區分,若血便顏色若為鮮紅色,通常是因為痔瘡破裂導致,嚴重時還可能在如廁後擦拭時,在衛生紙上留有大片血跡,甚至大量出血。而若顏色為暗紅色,則可能是因為糞便經過腫瘤時因摩擦而破裂出血,出血量不大、會與糞便混合排出體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發生血便原因並不單一,國人痔瘡盛行率高,最常見也最明顯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供 梁程超強調,「不論出血顏色深淺,利用顏色當作判別是否罹患癌症,絕非是準確、可靠的!」因為若癌症腫瘤發生位置接近肛門處,當發生破裂時,排便也會呈現鮮紅色,很容易被誤認為痔瘡。提醒民眾,大腸癌在發生時,腫瘤也不一定會破裂;若發生破裂,出血也可能很少量,光憑肉眼,其實看不太出來。他提醒,「大腸癌」在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又是國人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並有逐年增加趨勢。因此,如何辨認是否罹患大腸癌,最好方式就是「不管有無症狀,只要年滿50歲,都應該接受大腸癌篩檢。」 目前國健署提供年齡50∼74歲民眾,每兩年提供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發生異常,後續一定要盡快接受進一步大腸內視鏡檢查。當血便發生時,要如何初步分辨是單純痔瘡出血或癌症徵狀?常見大多數人會以顏色做區分,但醫師表示並不盡然。圖/pexels研究顯示,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3成,若一直不做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將增加64%。大腸癌高危險族群(肥胖、抽菸、飲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建議可提早至35~40歲安排大腸癌篩檢。 前一篇文章 7旬婦主動脈瓣膜狹窄病危 北榮導管團隊成功搶命 下一篇文章 長期腰部痼疾 為抱孫動手術 重拾無痛人生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8【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09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2025.11.0110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 作者其他文章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