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營養師提醒,兒童癌症有九大警徵「燒、紅、大、腫、痛,神、視、輕、白」,唯有從小建立正確飲食觀、吃真食物,同時補充營養,方能帶來降低感染機會、提高治療接受力、加速組織修補、保持身體成長等四大好處。
台灣每年新增確診的癌症兒童超過五百四十位,其中以白血病占大宗,男童是女童的一點二倍,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以癌症關懷基金會為例,照顧最大的「小瑋」十七歲確診,最小的「小魚兒」則在一歲十個月確診。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高涵蔚憶及,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症的「小魚兒」,當年來到基金會,媽媽擔心治療期間孩子沒胃口,只能任由她「想吃什麼,就給她吃」;但經過許久努力,孩子卻幾乎「沒長大」,體重還是十一公斤,身高只有八十七公分。
高涵蔚說,照顧過程中,她也會追蹤孩子的飲食紀錄,給予媽媽及時的營養處方與健康食譜,希望「小魚兒」能跟同齡孩子一樣,擁有快樂童年。
高涵蔚猶記,「小魚兒」媽媽曾分享,某次母女一起到商店買食材,店員跟孩子推薦:「某某東西很好吃」,不料她竟立馬回說:「那是加工食品!」另一次,在小吃店吃麵,一喝湯,孩子就發現裡面加了許多調味料,直接說「不喜歡!」原來,長久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已經讓她擁有辨識「真食物」的小嘴。
而今,「小魚兒」已經六歲了,見她順利上學,與其他小朋友開心地玩在一起,與健康孩子沒兩樣,高涵蔚覺得「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表示,為能幫助癌症兒童和父母將遺憾降到最低,特別排除萬難、啟動「愛(癌)兒照護專案」,邀請全台癌兒加入計畫,由專業營養師提供營養評估、個別化飲食指導,以及生長追蹤,用愛與專業,陪伴癌兒順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