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石詠丞
文/石詠丞
父親與我的關係,可以說是維妙維肖,有時像朋友一般可以談天說地;有時又像是師徒關係,教導我很多有用的知識;有時又像是個嚴格的父親,會指責我的行為。
雖然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被約束、被限制,沒有太多自由,或許現在的我就是因為接受父親的薰陶而會與同齡的人想法不同,但是我很喜歡與父親相處的模式。
從小父親常常限制我做許多事,吃我不喜歡的、做我不喜歡的、學我不喜歡的,我總覺得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我不可以像其他人一樣?我的心中留下了大大的問號。
看著同學們相約去逛街,而我卻因為要補習而不能參與,那種孤獨感,只有自己懂。長大後,改變了對於父親的想法,他給予我的教導,不僅僅是溺愛,而是在未來生活中可以讓我去面對外在處境。吃不敢吃的東西是勇於嘗試新事物;做我不喜歡的事是訓練我出社會面對的狀況;學我不喜歡的是因為這樣可以一直進步,不會被淘汰。
他所要求我的事,都是為了讓我在未來可以更加順遂,並不是要刁難我,這個道理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的父親是如此的用心,開啟了我生命旅途中全然不同的方式,讓我對於人生的信心與期望更加的俱足。
人生的旅途,有起有落,每一段因緣都有它獨特奧妙的地方,像是我的父親,他可以看得很遠,為我的未來鋪路;而我也在他的訓練下,可以明白作為一個父親對於兒女的期望與寄託;也因為他的訓練,讓我可以有比較成熟的想法與作為。
每一個人境遇都不相同,相信會因承擔、珍惜因緣而體悟出不一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