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研究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百分之三十二點二,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皮蛇」;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也說「我們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機率,會得到帶狀疱疹」,比罹患流感重症或新冠重症的機率更高。
帶狀疱疹常見的疹後神經痛,甚至比「長新冠」難纏,少數病患治療時間長達數月、數年。而與免疫力相關預防方式,則是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讓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日夜顛倒。
李秉穎說,帶狀疱疹的主要原因是水痘病毒再活化,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等到年紀大或是身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呈現出水泡的樣子,且伴隨著劇烈疼痛。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榮表示,通常五十歲以上患者有超過半數機率,在痊癒後會留下疱疹神經痛,從此飽受長期疼痛之苦。他指出,免疫力通常從五十歲開始走下坡,而帶狀疱疹及疹後神經痛,都是年紀愈大、愈容易發生。
因此,非活性疫苗是極佳預防方法,疫苗目標是不讓帶狀疱疹發生,幫助五十歲以上民眾,達到百分之九十二保護力,減少病毒活化,預防疹後神經痛達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