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媽慶保留殘缺 刻出真實生命力

 |2022.08.02
579觀看次
字級
黃媽慶刀工細膩,仿實物的立體雕作品,相當傳神。圖/林敬家

【本報彰化訊】彰化鹿港鎮木雕師黃媽慶入行超過半世紀,工法精巧、獲獎無數,今年五月獲彰化縣府登錄為傳統木雕保存者,黃媽慶將自己的作品視為公共財,二十多年來專注於全國巡迴展覽,把木雕傳統技藝展示給世人,他認為:「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人生就圓滿。」

鹿港是木雕重鎮,民國六○年代有七、八百人投入木雕代工外銷;七十歲的黃媽慶在十四歲時,就在木雕代工廠跟著學雕花、神像、神轎,製作外銷傳統木框、日本欄間、神龕和神轎裝飾等技術。

研發浮雕畫

認菊花最難刻

黃媽慶的刀工細膩,尤其擅長刻畫生活中的景物,包括大自然中的花鳥蟲魚、瓜藤蔬果動態樣貌,一九九五年以〈苦瓜〉木雕獲高雄市第十二屆美展第一名,讓自己從三十多年的代工雕刻,轉型為藝術創作;他的作品常有「殘缺」,例如蟲洞、枯葉、不平整的瓜果表皮等,這些不完美,反而讓作品展現真實的生命力。

黃媽慶表示,這種缺陷之美並非人人欣賞,市場終究小,吉祥、牡丹、開花等意象仍較討喜;他的木雕作品樸實,近年也不斷創新,除了將作品上色,也考量民眾普遍是小家庭,空間不足,無法擺設巨大的立體木雕,因此將技法展現在淺浮雕畫作上,呈現一幅幅生動寫實的彩色畫雕。

不過,浮雕費工,黃媽慶分享,木材作畫要在平面上展現景深、前後景的意象,必須透過高高低低,或是「陰刻」展現層次,雕刻中以菊花最難。

手機巡小鎮

靈感來自眼裡

黃媽慶作品平易近人,他也樂於分享藝術之美,近二十多年來已舉辦一百二十多場巡迴展覽,也到南韓、加拿大等地展現台灣木雕功力;他表示,展覽費心又費力,要協助布展、搬作品,但也因親力親為,結交八大藝術的好友,為人生注入許多精采。

黃媽慶多年來創作不輟,不熬夜工作,每天按部就班投入雕刻,問他靈感從何而來?他說來自眼裡的點點滴滴,黃媽慶近年每天早上五時多出門「巡視」小鎮,用手機拍田間的稻穗、池塘的蓮花、果樹上的果實、爬行中的蝸牛等,還將照片分享給詩人廖榮源、書法家翁文勝,兩人接力題詩、寫字,完成古典又現代的獨特「早安文」。

黃媽慶分享,將藝術生活化的過程,培養他觀察的敏銳度,將被忽略的生活場景表現在作品中,也記錄台灣土地上的片刻。他表示,人生能有多少舞台能夠展現自我,過去因有大眾的鼓勵才能持續在木雕世界揮灑,辛苦卻甘之如飴,會一直創作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