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寺廟彩繪創作己超過四十六個年頭的潘岳雄,彩繪作品涵蓋門神、廟宇壁堵等各式彩繪。圖/潘岳雄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活靈活現的「秦叔寶、尉遲恭」門神、慈眉善目的「觀世音菩薩」,這些用色精準、線條傳神的一幅幅宗教彩繪,全是出自於彩繪世家藝師潘岳雄之手,投入彩繪創作將近半世紀的他,不只見證台灣宗教藝術發展歷程,法華寺、風神廟等各地廟宇都可見到其作品。今年已高齡八十歲的潘岳雄,至今仍每天都會拾筆畫畫、創作不輟,為發揚文化內涵還開班授課,希望藉雙手將傳統工藝永續傳承。
而潘岳雄畫風獨特的出色技藝可說是家學淵源、其來有自。因為潘岳雄的祖父潘春源與父親潘麗水,本身就是聞名全台的彩繪藝師,祖孫三代皆從彩繪工作,不僅在藝壇蔚為佳話,更為台灣留下許多重要的廟宇彩繪作品。
潘岳雄表示,打從孩提時代起,自己就常看著祖父與父親用畫筆專注繪製著每一幅作品,在日以繼夜的耳濡目染下,逐漸對彩繪產生了興趣,自然而然踏上創作之路。他也談到,雖然父親潘麗水就是自己的啟蒙老師,但並沒有因此而放低標準,反而以更嚴格方式來要求自己。
但所謂嚴師出高徒,也因父親的高標準,讓潘岳雄得以練就深厚基本功,從山水風景等作品開始臨摩學起,再逐漸進階到人物肖像、宗教彩繪等主題,唯妙唯肖的技法日趨純熟。克紹箕裘的他除了傳承潘麗水的雅緻風格外,亦走出屬於自己的細膩畫風。
每當要彩繪作品前,他會先勾勒好繪圖草稿,並以毛筆悉心調和顏料色彩後、仔細上色,每個步驟都需聚精會神、不得馬虎,只要有個步驟疏忽,就可能要從頭再來過,因此潘岳雄常常在畫紙前創作一連好幾個小時,為的就是讓作品能盡善盡美。
從事寺廟彩繪創作己超過四十六個年頭的潘岳雄,彩繪作品涵蓋門神、廟宇壁堵等各式彩繪,作品遍布關帝廳、台南法華寺、旗津天鳳宮、屏東媽祖廟等廟宇。令人感佩的是,潘岳雄除持續投入創作外,更不忘肩負起宗教藝術文化的保存與發揚。
他於二○○二年創辦「傳統藝術薪傳學會」,集結了多位資深工藝匠師,是目前國內傳藝相關協會裡擁有最多薪傳獎成員的學會,在擔任會長期間,他還帶領傳統藝師前往日本、澳洲等地,進行文化交流,將台灣傳統工藝的豐富內涵推向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