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表演藝術中心8月開幕首檔自製節目《飆舞士林》把國標舞帶入劇場。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蕭宇軒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表演藝術中心8月開幕首檔自製節目《飆舞士林》把國標舞帶入劇場。這齣台灣少見的dansical(音樂舞劇),由八段不同的故事串聯而成,集結32位國標好手,包括連續18年職業摩登舞冠軍的施達宗和謝娟娟等一起飆演,以經典歌曲改編及原創配樂的音樂歌曲和舞步,呈現士林地區從日治至今的百年發展。
總導演、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表示,北藝中心當初選址定在士林夜市旁,就是打下了不要做一個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要做一個與社區親密無間的好朋友的信念,「我自己是文化大學畢業,對於士林有一份在地親,所以特別創作《飆舞士林》,不論形式內容都適合全家觀賞,並在8月開幕周演出,是北藝中心獻給士林鄉親、給台北的一封情書,傳達我們對這塊土地的感謝。」
《飆舞士林》以八段故事串連,由日治時期跳到當下,有在戰爭下擁舞到生命最後一刻的老夫老妻、在相親節目中邂逅的上班男女,另外還有經典夜市鬥舞場,以及最後的口罩時光,每段故事都講述著人們的共鳴之情,由人稱「老爹」的劇場小生林家麒擔任推動劇中時空轉換的關鍵角色。
《飆舞士林》以八段故事串連,由日治時期跳到當下。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蕭宇軒攝影
舞蹈創作楊廣正分享,《飆舞士林》選擇鮮少以主角之姿出現在舞台上的國標舞為素材,希望大家能看到競技之外,國標舞的其他面向。
而為讓這種群眾性的舞種,與劇場元素碰撞進行碰撞,楊廣正從創作一開始,將畫面想像與身體運用上的不同,逐步磨合統整,一步一步走到「戲舞合一」,「國標舞不再只是充滿技巧的運動競技項目,從指尖到腳尖,處處都是情感,時而激情昂揚、時而纏綿性感,以淋漓盡致的腳法與身體律動,引領著劇情的前進。」
音樂統籌王希文說,流行音樂或歌謠有著豐富的時代記憶性,充滿了文化的象徵,為了配合劇情的時代,要選擇富含意義的歌曲,希望大家一聽就能觸動記憶,重新建立與時代的關聯。
《飆舞士林》8月5日起一連三天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