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進擊 中山大MIT迷你潛水艇首載2人成功下水 王淑芬 |2022.07.25 語音朗讀 8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打造台灣首艘MIT迷你潛艇設備經過升級,完成水下維生系統再優化,讓艙內可維持人體舒適的溫濕度,近來兩名操作員同時下艙於高雄港下水實測成功。圖 /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台灣首艘MIT迷你潛艇設備再升級,中山大學開發的「科研用水下載人載具」,完成水下維生系統後又成功新設空調讓艙內維持人體舒適的溫濕度,更由兩名操作員同時下艙於高雄港下水實測成功。中山大學智慧操控水下載具平台技術研發學研中心指出,這次與台船合作實測期共兩天,首日由操作員入艙校準航姿後與潛水員共同下潛至高雄港內最深約10米處,定點測試舒適系統。圖 / 中山大學提供中山大指出,水下維生系統未設置空調系統前下水實測40分鐘,艙內溫度最高達攝氏32度,濕度最高近90%,彷彿在三溫暖蒸氣室,這次因為有建置空調系統,成功控制溫度在攝氏27度,濕度降到約60%,潛水艇在水下停留逾超1小時不覺悶熱,已大幅改善舒適度。 中山大學水下載具學研中心主任王朝欽說,實測證實維生系統、舒適系統可不間斷運轉,操作員每隔5分鐘就回報狀況並記錄艙內氧氣、二氧化碳、溫度、濕度、壓力等數據做為系統精進的參考。所以研究團隊在實測過關後,進一步將設計焦點轉移到載人艙體內的環境優化並著手設計艙內空調系統,以利值勤操作過程舒適。圖 / 中山大學提供「溫度控制是水下作業的一大挑戰」,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指出,高緯度海域的科研人員入艙下水要預備冬衣禦寒,但目前迷你潛水艇的任務停留在水深約20米的淺水域,海水表面溫度較高,通常在20到30度之間,球艙也潮濕悶熱。團隊的解決方法,就是下水前預先在甲板上以「外接式冷氣」將冷風打入艙體,待人員入艙後再啟動球艙內的空調,以節省船載電源。 由中山主導開發的台灣第一艘MIT迷你型潛艇,2021年首度在中信造船廠區水下5米固定深度潛行,完成維生系統測試,去年10月完成首次實海測試,11月又進行第2次實海域測試,預計在今年底前投入第3次實海測試,希望研發路上再突破。 前一篇文章 動滋健身券今開放領取 千家健身場館適用 下一篇文章 體育署補助1800萬 嘉縣朴子棒球場今開工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3【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4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5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6【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7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08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09【閃文集】貓咪成長的魅力2025.11.1810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三重二二八公園 紫色花瀑優雅垂落北市府新壽解約 輝達落腳北士科定案特富野古道美景 接連獲獎阿里山區 石虎現蹤請病假未逾10日 資方不得不利處分山谷燈光節 下周末開幕 作者其他文章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佛光山書蔬展11月8日登場 好看好吃好玩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紫斑蝶越冬 現幽谷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