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文/林昱翎
在暑假眾多強片的環繞下,《太陽與波麗露》整體吸睛度確實被比了下去,但細看後會發現演員陣容絲毫不遜色,尤其演員不假手於他人親自演奏,帶給觀眾如臨交響樂團的演奏現場,其力道之震撼足以印證劇中所述,音樂是帶給人們最棒的魔法。
古典樂包圍著觀眾
本片由導演水谷豐自編自導自演,演員陣容囊括了出身於寶塚的名演員檀麗,她飾演樂團的中心人物花村理子,而日本近年高顏質男神町田啟太飾演交響樂團的團員,《太陽與波麗露》更邀請到世界級指揮家西本智實,除了擔任本片的音樂導演之外,更親自參與演出。即使西本智實在劇中的戲分不多,但從頭至尾她皆牢牢掌握本片的靈魂。當鏡頭貼近西本智實,片中的音樂聽其指揮從鏡頭內蔓延至外,磅礴深厚的古典樂包覆著每一位觀眾,勢必讓對交響樂團毫無涉獵的人深深著迷,並在踏出影廳後立刻著手查詢西本智實的資料。
《太陽與波麗露》講述繼承父親遺業的理子熱愛音樂,與學長兩人持續經營當地的業餘交響樂團「彌生交響樂團」,但因大環境不景氣,兩人的事業逐漸難保,資金短缺的彌生交響樂團只能走上解散一途,並決定舉辦告別音樂會作為最後的紀念。只是樂團指揮尚未定案,團員們累積的不滿與紛爭逐漸搬上檯面,理子與團員們各自面對事業與理想的頹勢,無論是選擇妥協或放棄,都刻畫著人們兼顧理想與職業之間的兩難,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犧牲。
電影的節奏其實與波麗露(Bolero)本曲相互呼應,由弱變強的節奏如漣漪般散開。坦白來說,《太陽與波麗露》的劇情非常簡單,甚至許多情節都稍嫌無聊,觀影中途也因多餘的情節而感到不耐,但也就是如此,有如交響樂團裡不同樂器的千變萬化,眾多音色在簡單的旋律裡反覆交替,劇情從淡泊漸轉到慷慨濃厚,平淡的敘事帶出不同團員各自的心聲,最後集結成強而有力的演奏,讓團員們齊聲為最後一場演出畫下有力的句點。
詼諧免於說教意味
跌宕的劇情像是鼓聲,不間斷的旋律如同團員們層出不窮的事件,一幕幕地串起劇情,劇情從明亮到灰暗,再從暗處點亮希望,原本無法用肉眼瞧見的音樂,在水谷豐導演的運鏡中成為可見。導演不僅用劇情呼應音樂,也用景色勾勒出他眼中的波麗露。從大量的空拍帶出壯闊的山海景色,音樂猶如大自然環繞著人們的生活,不只雄偉震撼,也同時深富療癒的力量。
「只要持續地祈禱,願望必會成真。」太陽在劇中意味著希望與能量,夕陽下兩名指揮交手的瞬間,雖無言語的傳遞,卻交遞了希望,成了本片中最感人的一幕。當夕陽跌入深邃的黑夜裡,失去精神支柱的交響樂團也迷失了方向,誰能夠重新引領這個交響樂團,為十八年來的努力畫下完滿的結局?
導演並無意宣布理想與現實的拔河應以誰為勝,而是透過誇張詼諧的表演形式,幽默地調節了劇情的沉重感,也讓《太陽與波麗露》免於流向滿滿正能量的說教意味。最後,這群為了理想而犧牲健康、工作、家庭的團員們,在歷經各自的難關後,完成了彌生交響樂團的最後一場演出。樂團解散,但音樂是否就此從團員的人生裡謝幕?別忘了,音樂即是魔法,能彌補人生的缺憾,也能在絕處中生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