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生素 碰上頑強真菌…

文/李曼韻 |2022.07.22
2065觀看次
字級
細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是如何產生的? 圖/白佩穎

文/李曼韻

台灣地處氣候溼熱,因此真菌種類繁多,除了有許多菇菇之外,食物、衣物、皮革、木材等物品也很容易長黴,那些毛絨絨的黴就是菌絲。黴菌雖然會造成一些疾病,但它在醫療上的貢獻堪稱偉大。1928年,英國微生物學家佛萊明(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無意間發現培養皿內的細菌被黴菌汙染了,黴菌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佛萊明推理此種黴菌分泌出某物質抑制了細菌的生長。數年後,這些物質被純化出來,稱為青黴素(英文 penicillin,音譯盤尼西林),可用來治療被細菌感染的疾病。是第一個被發現並被商業化生產,廣泛使用的抗生素。佛萊明在1945年獲頒諾貝爾獎演說時便已指出,細菌會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數十年來這些抗生素救治了無數個因細菌感染的患者,然而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佛萊明預言的抗藥性問題隨之嚴重。

抗藥性的產生原因很多,我們先談其中一種。以演化的觀點而言,細菌的基因有機會自然突變而產生變異,突變機率雖小,但細菌數量多,繁殖速度快。也就是說抗藥性細菌本來就存在於細菌族群中,只是數量少, 而經過抗生素一次次的篩選,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就由少變多了。因此,抗生素的不當使用愈嚴重,細菌就會在物競天擇下,具有愈來愈高的抗藥性。

所以大家要養成正確的用藥觀念,不要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若有需要,得由醫生開立藥方,領藥後須按時服用,並將整個療程的抗生素服用完畢,不任意停藥,以免成為助長抗藥性細菌的幫兇。具有抗藥性細菌族群變多後,原來使用的抗生素就再也殺不死這株細菌了,這樣不但會危害自己的健康,也禍延人類,因為抗藥性細菌的增加有可能會使得病患面臨無藥可用的危機。



內容及圖照節錄自《生物課好好玩3:輕鬆攻略108課綱的10堂生物素養課!80個必修關鍵字×最強的生物觀念課表》,小麥田出版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