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節錄自《生物課好好玩3:輕鬆攻略108課綱的10堂生物素養課!80個必修關鍵字×最強的生物觀念課表》,小麥田出版授權使用
白獅就是由基因突變而產生,並不是患白化症的獅子,因其獨特的外貌而備受珍視。圖/123RF
文/李曼韻
「龍生龍」的遺傳作用需要基因的穩定性才能代代相傳,但是遺傳物質也不是永遠一成不變,否則就沒有爬蟲類演化為鳥類,或靈長類的祖先演化為人類這些事了。
突變,廣義的定義,指「遺傳物質產生變異」(表現型可能改變,也可能沒有改變)。突變可能發生在體細胞或生殖細胞中,只有發生在生殖細胞中的突變,才有可能經有性生殖遺傳給後代。
任何基因都可能發生突變,但自然情況下,基因發生突變的機率很低(約10萬分之1),且突變造成的性狀表現通常對生物體有害,例如:果蠅的捲翅、人類的血友病和白化症等遺傳性疾病。雖然有利的突變較少,但卻是生物演化的原動力。
人類的疾病有些與遺傳有關,稱為「遺傳性疾病」,產生原因可能是染色體數目異常或基因突變。異常的等位基因大多為隱性,因此得具有兩個異常等位基因的人,才會表現出症狀。以白化症為例,患者必須由父母親各得到一個隱性的異常等位基因,才會表現出白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