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BOB
圖/BOB
文/露
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除了五花八門的動物與微生物,還存在形形色色的各種植物。看似如如不動的植物們,其實是生活智慧王呢!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觀察,會發現它們也有觸覺、嗅覺,並以各種方式和其他物種溝通,而且也會依不同環境使出不同招數來應對喔!我們就來一一介紹地球上這些神奇的植物們吧!
首先來看,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辦法溝通嗎?它們在遭遇天敵,或是遇到突發狀況時,會如何應變呢?
寄生植物 活命本事
有一種寄生植物叫做菟絲子,它們專門攀附在其他植物上,吸取別人的養分維生。怎麼尋找營養又健康的獵物呢?菟絲子可以「感受」到其他植物散發出來的氣味,然後漸漸接近、寄生在它們身上,雖然殘忍,但不得不佩服菟絲子這超能力啊!
化學信號 傳遞訊息
有科學家發現,某些植物的葉子被蟲蟲啃咬時,便會產生蟲蟲討厭的化學物質來防禦,也會向周圍,尚未受到傷害的同類族群發出警告,互相傳遞訊息,共同抵抗敵人。它們甚至會分泌那些啃蝕自己的昆蟲的天敵所喜歡的氣味,就像是呼叫著:「這裡有你們愛的美食,請趕快來(解救我)啊!」這搬救兵的策略,果真是一山還比一山高啊!而這些摩斯密碼般的暗號,大概也只有它們彼此之間才懂吧!
所以雖然植物沒有神經元細胞來產生思惟,但它們卻可以透過化學信號彼此傳遞信息,取代無法表現的聲音或打招呼模式,當然這些化學物質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與多樣。它們利用這些傳遞的訊息,來判別周遭植物是同夥或競爭者,接著採取相應的策略,例如配合植物體內特殊的光敏素(植物體內成分是蛋白質的一種色素),促進自己生長、占據地盤。
植物跟我們人類一樣,生長與發育都是受荷爾蒙控制著,如果它們受外界影響或變化,就會長出畸形的結構。例如有些植物受到外來生物(例如昆蟲或細菌)感染刺激後,會分泌一種分裂素,長出新組織而形成「癭」(gall),就像我們受傷後癒合成小肉瘤或突起一樣。
亦敵亦友 互利共生
日常生活有什麼常見的例子呢?我們常吃的筊白筍就是一種「癭」呦!有一種名為「菰黑穗菌」(Ustilago esculenta Henn)的真菌感染了茭白筍的基部後,便引起真菌癭而膨大,聽起來雖然怕怕的,但這可是它美味的源由喔!
而由昆蟲刺激所產生癭的就稱為「蟲癭(insect gall)」,雌蟲用各種方式刺激植物體,包括葉片、莖部等,並將卵產於其中,誘發植物形成蟲癭,在幼蟲成長過程中,形成保護作用。聰明的昆蟲,就是利用這免費的工匠,建構出小寶寶的育嬰室。蟲癭有各種外型,例如卵形、橢圓形、長條……等,也有各式各樣的顏色。珍貴美味的無花果與清涼消暑的愛玉就是榕果小蜂與愛玉小蜂這種昆蟲在它們的果實內造癭與授粉,果實可以長大繁衍,小蜂也因此延續生命,這種互助合作,就是自然界神奇的「互利共生」!
下次你到野外時,別忘了花點時間觀察身旁的植物,說不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喔!在欣賞之餘,我們更要一起保護地球上這些獨特又神祕的生物們,讓後代也能享受大自然所賦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