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泱汀
文/嚴崑晉
陶穀是後周的使者,他奉命來到吳越這個國家。所謂的使者,是指奉了皇帝的命令到其他國家辦事的人,通常是有一定友好關係的國家,但如果是戰亂的時候,使者的任務就會隨著戰事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使者就代表著皇帝、代表這個國家,就像現在的外交官一樣,在沒有戰爭發生的時候,除了辦事以外,還要維繫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
陶穀是一個很愛吃螃蟹的人,他來到吳越,依國際交際活動的慣例,吳越必須辦宴會款待使者。因此,當吳越的忠懿王得知陶穀有這種嗜好,特地在宴請他的時候,在餐桌上擺放了十幾種大大小小的螃蟹,有「蝤蛑」(俗稱「青蟹」,體型較大)也有「彭」(極小的螃蟹,體長只有二、三公分)。陶穀見狀,笑著說:「真所謂一蟹不如一蟹也。」
陶穀這句話是引用戰國時期艾子講過的話。在《艾子雜說》中記載一則有趣的事:有一天,艾子走在海邊,看見一個又圓又扁、長著八條腿的東西,就向當地人請教:「這是什麼東西啊?」當地人告訴他:「這是蝤蛑啊!」過了一會兒,艾子又看見一個又圓又扁、長著八條腿的東西,只是比剛才所看見的「蝤蛑」小一些,當地人告訴他:「這還是蝤蛑啊!」
過了一會兒,艾子又看見一個又圓又扁、長著八條腿的東西,比剛才所看見的螃蟹更小,當地人告訴他:「這是彭。」於是,艾子感歎的說:「怎麼一蟹不如一蟹啊!」後來這則趣事就成為成語「一蟹不如一蟹」,用來比喻一個比一個低劣,或事物每況愈下,愈來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