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四百多年前中美洲阿茲特克帝國的黑曜石鏡,今起在故宮北部院區展出。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魔鏡不只存在於童話,故宮北部院區今起展出典藏的「黑曜石鏡」,它在十五至十六世紀中美洲阿茲特克帝國,被視作神祇的代表物,得以窺見過去、未來。
國立故宮博物院昨表示,故宮典藏的黑曜石鏡,推測是清朝時透過西洋傳教士,輾轉經歐洲進入清宮。清朝順治皇帝面對此陌生石材時,曾召傳教士湯若望鑑定,乾隆、道光兩名皇帝還曾為之賦詩歌詠,可見它受許多皇帝重視。
這面鏡子命名幾經變更,從沿用清朝所稱的「墨玉鏡」,到近期的「墨晶鏡」。故宮研究團隊近年透過科技檢測,確認它是存在世上數量極少的阿茲特克魔幻神鏡,由阿茲特克帝國工匠以當地火山區盛產的黑曜石製成。
在阿茲特克帝國,黑曜石鏡是象徵戰爭、巫術與黑夜的神祇「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的代表物,人們認為透過它得以窺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世界。
十六世紀,隨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中美洲,阿茲特克帝國寶物被運往歐洲,黑曜石鏡在歐洲被視為具有施行黑魔法的能力。使用黑曜石鏡施行黑魔法最有名的魔法師,莫過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御用占卜師及顧問約翰.迪伊(John Dee),他使用的黑曜石鏡,現在是大英博物館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