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在一所大學兼課,班上一位女同學上課認真,成績優異,個人對她有深刻的印象。這門課結束之後,她利用各種機會接近我,產生感情後曾一起到過汽車旅館,但是每次滿腦子總出現觀世音菩薩像,因此心生畏懼,始終未有逾越的行為。
後來我有意就此了斷,然而她始終不死心,經常露出猙獰之面孔,藉故大發脾氣,想到自己也有錯,就一直委屈,可是心底很不安。
福報禪師答:如果沒有愛情,那麼許多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就無法成立,人世間也就少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佛法並不否定愛情的存在意義,只是這存在還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高貴的情操。什麼是高貴的情操?在愛情上最基本的意義就是不要傷害別人,包括愛情的雙方,和周遭的人。
您的問題隱含一些假設性:假設你和她兩人都未婚,又互有好感,那應該是要成就一樁美滿姻緣,也就沒有後面的種種困擾。於是因而假設這是一件不見容於社會的戀情,既然不見容於社會,在愛情來了之初,就知道勢必彼此傷害,而且傷及無辜,難道禮教沒有絲毫制約感情的作用嗎?更何況這愛情來的速度還不是宿命式的一發不可擋,而是慢慢營造的。
建議你不妨從「因」上想起,想想雖然始終沒有發生逾越的行為,但原因並不是因為「發乎情止乎禮」的情操,而是因出現觀世音菩薩而「心生畏懼」,更何況你們並不因此而清醒,還是「每次」有約會的舉動。老實說,這種因外力而制止的情形並不可取,佛法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當後果無法收拾時,能用「情不得已」來自我解套嗎?能覺得自己委屈嗎?
愛情的難題,不是方法論,你只能用十足的誠意讓對方了解,這段感情終究不被祝福,讓她相信,割捨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希望她過得更好,不要永遠活在社會道德規範的陰影下。當然,如果勢必會引起一些紛爭,當真相被揭開之時,你也必須面對現實,勇敢承擔,確實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