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啊!海灘怎麼變這樣?」宜蘭縣南方澳著名的內埤海邊,海灘近年來嚴重內縮,形成斷崖,剩下約五公尺寬可以踏浪,遊客擔心美麗的海灘,會步上頭城海水浴場後塵,逐年消失殆盡。
內埤海邊海水潔淨、白色礫石的海灘上,常有人戲水、踏浪,晚上漁火點點,又是另一種風情,情人約會、談心,浪漫無比,因而又被稱為情人灣。(吳淑君攝)
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表示,去年颱風過後,內埤的海岸線就產生變化,內埤海邊離沙灘不遠是三公尺深斷坡,海浪打來在斷坡處翻滾,形成漩渦,外地人不了解海域狀況,看到海就衝下去戲水,前幾年發生數起遊客溺水意外,和這個斷坡有很大的關係。
廖大慶說,以前颱風過後,海邊常見一大片被沖上岸的水草,但近年來都不見了,連貝殼也找不到,水草有定沙作用,一旦消失,代表這個海域的海底像個「沙漠」。
二、三十年前南方澳有幾百艘的拖底網漁船,每天在海底「掃」來「掃」去,造成漁源枯竭後果,日前南方澳鯖魚大豐收,鯖魚來不及產卵就被捕,他覺得應該擔心的不僅海岸線內縮,再過幾十年後可能連魚都沒了,海底生態被破壞才是個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