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楊正妃倫敦報導】為了促進英國社會全方位思考宗教在社會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自三日起舉辦「英國的宗教與人生」系列講座,首場專題演講邀請前首相布萊爾主講「宗教與全球化」,與會貴賓囊括各宗教領袖、各界代表近二千人,倫敦佛光山寺受邀為唯一大乘佛教團體代表,由監寺覺彥法師出席。
第一場「英國的宗教與人生」系列講座,由西敏寺大教堂樞機主教歐康納主持,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名主持人Edward Stourton擔任引言人,布萊爾分析宗教在全球化的影響力、科學與宗教的正面影響、全球化的價值隱憂,以及跨宗教全球化的展望等議題。
布萊爾指出,全球化發展促進了世界的開放,打破舊有文化、國際與民族間的界線,讓二十一世紀人與人之間更互相依存;過去,由於宗教的極端化與對立,曾引發人類的災難,透過全球化的宗教交流,未來跨宗教發展與合作,對人類和平將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
布萊爾說,長期以來由於科技的發達、理性思維的發展,傳統式的宗教修行讓政治家及大眾,漸漸忽略宗教對於人生的正面意義與價值;回顧過去,許多宗教團體如:紅十字會、伊斯蘭救濟會、基督徒互助會、印度救濟會、世界猶太救援組織等,在全球各地提供許多人道的救助,透過宗教的善美理念的信仰,對世界弱勢者、兒童、婦女們提供協助,以維護其人類基本尊嚴與生存,這些無私與默默行善的宗教情操,遠勝國際政治對人道協助的影響力。
在宗教與理性發展上,布萊爾表示,世界大部分宗教以追求真理為目標,此與科學與理性的思維有共通之處,因此,科學與宗教實在無須產生對立與不容;相反地,許多科學家在宗教知識的追求中,反而啟發了科學的新知與創新研究。宗教在永續發展上,不應只停留在傳統的實踐,更應隨著時代與科技,因應當代人的不同需要。
在全球化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宗教界應如何因應呢?布萊爾認為各宗教應順應開放的潮流,強化交流、學習、認識異同之處,以增進和諧互融的經濟、政治等全方位同體共生關係,共同為人類文明提供進一步向上提升與發展的機會。
有鑑於東方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國的崛起,布萊爾表示,貧窮、安全等問題將成為暗藏的國際議題;維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安穩秩序,實有賴各宗教的力量,以文化的交流與影響,來重建人類的善美價值。
布萊爾對未來的生涯指出,自己不是政治領袖,也不是宗教領袖,但期許剛成立的「宗教基金會」能扮演全球宗教交流的角色,個人也將致力促進跨宗教合作,共同關懷世界弱勢團體與族群。
布萊爾最後語重心長地說,宗教信仰不是歷史的遺物,宗教是可提供新一代孩童成長的寶物,信仰更是超越物質世界的現實價值生存依據。
對於聽眾的發問,布萊爾特別建議英國政府建立國際跨宗教聯盟,特別在教育上,讓兒童、青少年有機會認識世界各種正信宗教,開拓尊重與包容心,同時培養國際觀的視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