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鐘麗娟
文/鐘麗娟
馬齒莧,李時珍說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因此得名。
我住的鄉下,尋常見的是紅骨小黃花匍匐走莖的馬齒莧,那味道頗酸!與其說是菜,倒不如還它療藥的身分。
大白花的這品種是媽媽送我的禮物,據說是女士的聖品,味道好,洗淨切碎作為綠沙拉色相亦美;想熱食的話加點薑絲清炒,嘗起來清淡爽口,沒有酸味。
記得從前鄉下人都不願吃它,就跟地瓜葉還有灰灰菜等野菜一樣,全是餵豬的!它還有個俗名叫做豬母奶,農戶讓母豬吃了催乳育崽用,老人家都說只有苦守寒窯的王寶釧跟窮人家會吃。
人才要擺對位置,食材也要站對舞台。眾饕客有所不知,此物富含Omega 3,一旦上了法國餐桌竟化身嬌客,人家可是佐松露的珍饈喔!這才曉得我平日裡隨採隨吃,嘖嘖,我簡直不能更豪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