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很多人即使沒有呼吸道問題,仍長期飽受鼻塞之苦。醫師指出,這些人的鼻塞,可能是肥厚性鼻炎造成,先進的內視鏡手術,可將肥厚組織削除,且副作用小。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表示,鼻塞造成進出鼻部的空氣減少,導致呼吸的氧氣不足,輕者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嗅覺變差,重者胸悶、頭痛,無法工作及入眠。而且因得用嘴巴補償性呼吸,使得口腔及咽喉部水分容易蒸發散失,引起口乾舌燥等症狀。
黃弘孟說,感冒、鼻竇炎、鼻過敏、鼻中膈彎曲、鼻腔腫瘤等病都可能造成鼻塞。急性鼻腔發炎,如感冒造成的鼻塞,通常為暫時性的,可服用藥物改善、消除症狀。
但鼻塞若持續或反覆超過數周,甚至數月數年,經服藥或鼻噴劑治療皆未改善,則最可能是患了肥厚性鼻炎,即鼻腔通道中肥厚的鼻甲作怪。
鼻甲負責調節呼吸空氣的溫溼度,若長期遭氣流、溫度變化及發炎反應刺激,使下鼻甲黏膜漸生肥厚,甚至纖維化,會造成永久不可逆的鼻塞症狀,形成慢性肥厚性鼻炎。輕微者可透過服藥或鼻噴劑暫獲改善,但慢性患者則建議手術治療。
傳統下鼻甲切除術,修剪過度肥厚鼻甲,效果持久。但手術時間長,有疼痛感,需住院數日。術後為防止出血,鼻腔會填塞紗布,導致鼻腫脹、頭痛等術後不適。
而電燒灼、冷凍、遠紅外線、二氧化碳雷射等治療法,採局部破壞黏膜,無痛、出血較少、免住院,惟因治療程度有限,且易復發,複診再手術頻率較高。
另外,有新式微創下鼻甲整型手術,以內視鏡削除多餘鼻肉,不會傷害其他組織,並且大幅降低疼痛和腫脹感。此手術費用有健保給付,但特殊耗材費用需自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