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卡原理 神奇電磁感應溝通 文/簡麗賢 |2022.06.24 語音朗讀 81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陳昕融圖/陳昕融圖/陳昕融 文/簡麗賢多元選修課程介紹電磁波概念時,佳琦舉手提問:「老師,用悠遊卡刷進捷運站搭車,好方便,背後的原理和電磁波有關嗎?」婕妤回答:「捷運悠遊卡發出電磁波,傳遞訊息到門閘的感應器吧!」亮瑜舉手說:「我姊跟我說過悠遊卡的物理原理與電磁感應有關。我不是很清楚,很想知道其中的原理。」內無電池 毋需讀卡學生提問「悠遊卡」的原理,是很好的討論主題,符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科學探索精神。悠遊卡早已融入台灣大都會的生活中,不論是捷運、超商、購物或搭乘公車,悠遊卡在手,便利許多。然而,悠遊卡內並無電池,也不需要插入讀卡機,為何能夠溝通而傳遞資訊呢?悠遊卡系統主要應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辨識與傳遞資訊,與無接觸感應技術有關,此技術稱為「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完整一套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是由讀卡機(reader)、電子標籤(tag)和應用程式資料庫電腦系統三部分組成。運作過程先由讀卡機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給電子標籤,藉此驅動標籤內建電路,輸送內部的身分代碼,開啟溝通之路。變動磁場 感應電流 若以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物理概念解釋,讀卡機產生變動磁場,同步提供電子標籤變動磁場,驅動電子標籤產生感應電流,也就是讓悠遊卡內部迴路產生感應電流,並讓電子標籤發送身分代碼訊息給讀卡機,亦即驅動內部晶片能夠發送訊號,讀卡機依序接收資訊、解讀此身分代碼,透過應用程式資料庫系統,讀取悠遊卡內的晶片資料,完整達成溝通與解讀任務。每一張悠遊卡都有其獨立的電子標籤,當卡片靠近悠遊卡標誌的磁場感應範圍內,即可透過電磁感應的原理,驅使電子標籤內的線圈產生感應電流,此電流供應電子標籤傳送資訊至讀卡機,解讀晶片資料。或許你會問:「很好奇沒有電池的悠遊卡怎麼產生電流?」解釋這問題,需要深入以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說明。依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內涵,悠遊卡的線圈迴路,會因為磁場強弱變化,以及通過的面積區域,和角度變化,而產生類似電池驅動電流功能的「感應電動勢」,或稱為感應電壓,此感應電壓大小,與線圈匝數,及每匝線圈中磁場隨時間的變化率有關,匝數愈多,磁場變化率愈大,悠遊卡迴路中的感應電壓愈大,產生的感應電流就愈大。無線射頻 辨識系統因此悠遊卡雖然沒有內建電池,但可以透過電磁波的應用,採用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在運作時,讀卡機持續發出電磁波,當卡片接近時,其內部線圈產生感應電動勢,進一步驅動感應電流。此感應電流讓卡片內的晶片發出電磁波,回傳必要的資訊給讀卡機,完成感應過閘的流程。以台北、台中和高雄的悠遊卡而言,採用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模式,屬於比較低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必須距離讀卡機約14公分內,才能讀取卡片的晶片資料。因此若將悠遊卡裝在比較厚的皮夾內,或兩張磁卡疊在一起,可能無法第一時間完成讀卡,而形成「卡片無法讀取」的「卡卡」現象,建議單純使用悠遊卡過閘,較能順暢通過閘門。其他如進出家門的感應磁扣、停車場的票卡、信用卡感應支付、國道收費系統ETC等,皆應用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的技術;只不過國道收費系統ETC的感應器的感應距離約需60公尺內,才能順利讀取通過車輛的相關資訊。 前一篇文章 【徵稿啟事】 下一篇文章 人類如何讓體溫恆定?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捷運渾身機關 淺聊捷運世上最早樂曲跨越文化一首歌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 作者其他文章頻率對了就共鳴魚雷棒加持 轟出全壘打!玉米如何蛻變為爆米花?科學之眼論氣爆52赫茲 鯨魚孤獨嗎?猜拳與轉向思惟